公司金融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要

公司需要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为公司的管理者和公司外部与公司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各方提供财务信息,供决策使用。

一、财务报告内涵

财务报告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在公司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公司新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已经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在有关的会计账簿中进行全面、连续、分类、汇总的记录和计算。公司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在日常会计记录中已经得到反映。但是,这些日常核算资料数量太大,而且比较分散,不能集中、概括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其他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能直接使用这些分散的会计记录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为此,有必要定期地将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加以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形式编制财务报告,总括、综合地反映公司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所以,财务报告是公司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最终成果体现,投资者等使用者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财务报告也是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媒介和渠道,是沟通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与公司管理者之间信息的桥梁和纽带。

当然,现行的财务报告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出现的偏差,使得公司实际情况在进行反映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告内容的局限性:一是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资料主要是一些面向公司过去的信息。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这种计量基础无法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准确地计量资产未来带来的现金流量,不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评价。二是现行财务报告缺乏真实可靠性。目前,很多公司存在财务报告造假现象,而社会对于报告的审查力度、审计人员的能力及经验仍有待提高。三是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充分。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财务信息,忽略了许多其他重要的信息,而且其对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的反映也存在不客观的现象。第二,现行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局限性:现阶段仍采用一种通用性的财务报告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报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差别性的要求,即该模式忽略了不同使用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不同需求。第三,现行财务报告在信息时效性方面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财务报告应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时效性的需求,从而在其制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已披露的财务报告预测公司未来财务发展状况。然而,由于当前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信息使用者无法利用滞后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财务报告构成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与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一)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公司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它表明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公司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公司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表3-1是资产负债表的简要格式。

表3-1 资产负债表简要格式

从表3-1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由表首、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三部分组成:

第一,表首(略)。表首是报表的基本标志,列有报表名称、编制单位、报表编号、编报日期和金额单位等项目。由于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期末资金静态的报表,因此编报的日期应填写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的日期。

第二,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报表的主体,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

左方项目分为五大类:(1)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预付货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等项目。(2)长期投资。(3)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等项目。(4)无形及递延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5)其他长期资产。

上述项目是根据资产变现能力的顺序排列的。货币资金本身就是可用于支付的现金或银行存款,排在首位。然后是变现能力较强,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可以变现的各种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长期资产不容易变为现金,排在后面。按变现先后排列资产项目,可以反映公司的支付能力状况,与该表右方项目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公司的偿债能力。

右方项目分为四大类:(1)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未付利润、其他未交款、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他流动负债等项目。(2)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其他长期负债等项目。(3)递延税款,包括递延税款贷项。(4)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右方项目是按照需要偿还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短期借款等需要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上面。在一年以上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需偿还的长期负债排在中间。在公司解散之前不需要偿还的所有者权益排在下面。按需要偿还的先后顺序排列,可以反映公司各种债务需要偿还的时间性,联系该表左方可以看出公司的偿债能力。

第三,补充资料(略)。补充资料也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补充资料所提供的是使用者需要了解,但在基本部分中无法反映或难以单独反映的一些资料,主要注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金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原价、库存商品的期末余额、商品削价准备的期末余额等。

编制资产负债表对于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公司管理者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责任、义务,了解公司资产、负债各项目的构成比例是否合理,并以此分析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预测公司未来经营前景;公司的投资者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所有者权益构成情况,考核公司管理人员是否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否使资产得到增值,以此分析公司财务实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并作出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公司债权人和供应商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及现有财务状况,以便分析财务风险,预测未来现金流动情况,作出贷款及营销决策;财政、税务等政府机构和部门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

2.利润表

(1)利润表是根据“利润=收入-费用”的基本关系而编制的。在实际编制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以公司一定时期的全部收入总和减去全部费用支出的总和;二是根据公司收入和费用的性质分类,尽可能相互配比,以计算出不同业务所取得的利润,将各种利润相加即为利润总额,然后再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净利润。利润表的格式也有两种,按照第一种方法计算净损益的格式被称为单步式利润表;按照第二种方法计算净利润的格式被称为多步式利润表。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单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将本期所有收入、费用分别汇总,然后两者相减,一次计算出公司当期的净损益。单步式利润表的主要优点是:格式简单、易于理解,避免了项目分类上的困难。但单步式利润表提供的信息量少,不能按业务性质全面地反映不同业务的盈亏状况,不利于前后各期对应项目的比较。

二是多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的结构是根据公司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按照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个层次分步计算的,以详细地揭示公司利润的形成过程。表3-2列示的是我国现行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多步式利润表提供了不同业务的盈亏状况,反映了各部分利润的主要构成要素,由此可以了解不同构成要素对各部分利润的影响和贡献的大小,从而了解公司利润的主要取得途径,并通过不同期间相同构成要素的比较,判断各利润构成要素的变化对利润总额变化的影响程度。可见,多步式利润表提供的信息量远比单步式利润表提供的信息量要丰富得多,因而深受公司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普遍欢迎,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表3-2 利润表简要格式

(2)利润表的编制。我国公司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公司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公司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公司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反映公司经营主要业务取得的利润,是由上述各项目计算填列的。如为亏损,以“—”号填列。

“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公司除经营主要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扣除其他业务的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利润(如为亏损,以“—”号填列)。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营业费用”项目,在制造业,该项目反映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商品流通公司,该项目反映公司在购入商品、储存商品和销售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管理费用”项目,反映公司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财务费用”项目,反映公司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财务费用”账户的正常余额在借方,如为贷方余额,表明为财务净收入,则以“—”号填列。

“营业利润”项目,反映公司在正常经营业务上所获得的利润,如为亏损,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项目,反映公司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项目,反映公司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公司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账户和“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利润总额”项目,反映公司实现的税前利润总额,是由上述各项目计算填列的。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所得税”项目,反映公司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净利润”项目,反映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是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的差额。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3)编制利润表的重要作用:第一,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费用、税金等的差额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公司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指公司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经济资源可以因报表用户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区别,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成本或费用),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职工人数)。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公司在同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能够揭示公司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通过比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公司收益增长的规模和趋势。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部门可解释、评价和预测公司的获利能力,据以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作出决策。第二,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公司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公司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然而,公司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公司在个别年份获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响偿债能力,但若一家公司长期丧失获利能力,则资产的流动性必然由好转坏,资本结构也将逐渐由优变劣,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而,一家数年收益很少、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公司,通常其偿债能力不会很强。债权人和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收益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解释、评价和预测公司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作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公司管理工作的决策,如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应提出何种信贷条件等。管理部门则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之原因,努力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改善公司的公关形象。第三,公司管理人员可据以作出经营决策。比较和分析收益表中各种构成要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缺点,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杜绝损失的发生,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第四,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项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查考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以及这些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整个公司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采购、生产销售、筹资和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各项活动趋于合理。

利润表上述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利润表所列示信息的质量直接相关。利润表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公司在收入确认、费用确认以及其他利润表项目确定时所采用的方法。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公司可能会选用对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导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旧费用、坏账损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种会计方法计算,产生多种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外,利润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类业务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合计数以及非重复发生的非常项目,这也会削弱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3.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如月度、季度或年度)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它详细描述了由公司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表3-3是现金流量表的简要格式。

表3-3 现金流量表简要格式

(2)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入与流出汇总说明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动态报表,其编制基础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公司的现金流量信息,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直接有效地分析公司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及对外融资的能力;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本期净利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客观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周转是否顺畅;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报表使用者分析与现金有关、无关的投资筹资活动,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表的填列方法:

第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年末余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余额)+(预收账款年末余额-预收账款年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②“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收到返还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返还款。

③“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除上述各项目外,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罚款收入、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投资性房地产收到的租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除税费返还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等。

④“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存货年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年末余额)+(预付账款年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⑤“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年初余额+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

⑥“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

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支付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⑦“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除上述各项目外所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经营租赁支付的租金、支付的罚款、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等。此外还包括支付的销售费用。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管理费用+支付的销售费用

第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①“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本项目可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②“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分回利润、现金股利而收到的现金,因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③“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以及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长期股权投资”“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④“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含增值税款等),以及用现金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

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中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⑤“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取得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公司的权益工具、债务工具和合营中的权益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包括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公司购买股票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以及购买债券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应在“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反映。

本项目可以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⑥“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购买出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减去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第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①“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②“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直接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③“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偿还债务本金所支付的现金,包括偿还金融公司的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等。公司支付的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在“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④“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公司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不同用途的借款,其利息的开支渠道不一样,如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均在本项目中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信息,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根源。表3-4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要格式。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

(1)上年年末余额。上年年末余额,是指上年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期末余额。该项目应根据上年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各项目的年末余额填列。对应表内本年金额横向各项目。

(2)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会计政策变更对所有者权益的累积影响金额。该项目根据“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对应表内横向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3)前期差错更正。前期差错更正,是指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会计差错对所有者权益的累积影响金额。该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对应表内横向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4)本年年初余额。本年年初余额,是指在上年年末余额的基础上,考虑了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调整后的本年年初余额。该项目应根据以上各项计算得到。

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实力,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反映了企业自有资本的质量,揭示了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为报表使用者正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

(二)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是说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如果不说明会计报表中的这些项目是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确定的,就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又如,可比性是一项很重要的会计原则,它要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由于会计法规发生变化,或者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有可能改变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由于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中对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影响了不同期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掌握会计政策的变化,也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再如,会计报表由于形式的限制,只能按大类设置项目,反映总括情况,至于各项目内部的情况以及项目背后的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只是一个年末余额,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信息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信用资产质量却是必要的,所以往往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面的信息。公司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主要包括:

表3-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要格式

1.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明细资料的列示

对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重要项目,因报表格式的限制,未能详细列示,应在附注中列出明细资料。如:

短期投资,按各类投资列出成本价和市场价。

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按账龄分类列示,并注明持有本公司一定股权(如5%以上投资)单位的欠款额。

存货,按存货业务会计科目列示。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司,还应列示各类存货可变现的净值。

待摊费用,如数额较大,应分项列示。

长期投资,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分项列示账面余额和当年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按类别列示其原价、累计折旧和净值。

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按工程项目列示其预算数、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转出数、期末数、工程进度和资金来源。

无形资产,按种类列示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摊销数和期末数。

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按种类列示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摊销数和期末数。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列示各笔借款的债权单位、借款金额、借款起讫日期、利率和借款条件。如有外币借款的公司,还应列示外币金额及折合率。

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按土地转让、商品房销售、配套设施销售、代建工程结算、出租房屋、出租土地列示其收入和成本。

其他业务利润,如数额较大,按业务类别列示。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如数额较大,按收支项目列示。

2.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的说明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结果是有差别的。为使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对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变更加以说明。如:

短期投资,应说明其期末数的计价方法:按成本计价,还是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

应收账款,应说明其对坏账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如采用备抵法,是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还是采用账龄分析法。

存货,应说明其平时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还是按实际成本计价;如按实际成本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

平均固定资产折旧,应说明其采用折旧方法,是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还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年数总和折旧法;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时,是用个别折旧率,还是用分类折旧率。

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按成本法记账,还是按权益法记账,或哪些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记账,哪些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记账。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应说明其成本和摊销年限的确定依据。

房地产经营收入,包括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结算收入、出租房租金收入、出租土地租金收入,应说明其确认原则。

所得税,应说明以应付税款法作为核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还是以纳税影响会计法作为核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3.非经常性项目损益的说明

非经常性项目损益是指公司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中不是经常发生事项的损失或收益。如:

固定资产转让,应说明其转让收入大于账面净值和有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或小于账面净值和有关税费后的净损失。

收回长期投资,应说明收回长期投资大于账面投资的收益或小于账面投资的损失。

非常损失,应说明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各项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保险赔偿款及残值后的净损失以及善后发生的各项清理费用。

其他数额较大的非经常性项目的损益,均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4.或有事项及其收益、损失的披露

或有事项是指在会计报表编制日已经存在的事项,它能否使公司获得收益或发生损失,有赖于未来一种或多种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而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按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其收益或损失金额能否合理估计,有三种处理方式:确认入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不予反映。

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很有可能、有可能和很少可能三种情况。或有事项发生收益或损失的金额,分为能合理估计和不能合理估计两种情况。

对或有收益的披露,应遵循谨慎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予以处理。对或有损失,应遵循谨慎原则和充分披露原则予以处理。

一般说来,对很有可能获得收益的或有事项,不将其收益估计入账,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对有可能获得收益的或有事项,不将其收益估计入账,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要特别谨慎。对很少可能获得收益的或有事项,不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对很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或有事项,能估计损失金额的,应将其损失和负债同时估计入账;不能估计损失金额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加以披露。对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或有事项,其损失和负债不估计入账,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对很少可能发生损失的或有事项,一般也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对于下列或有事项,应估计其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失的金额,并说明对未来结果的可能影响:为其他公司负债提供的担保;因票据贴现而承担的义务;公司承担的其他责任;有可靠证据证明的或有收益。

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关联方的交易,往往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收入、经营成本、其他业务利润,对公司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所以也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会计中所指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以及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的各方。关联方关系主要指:(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公司或受其他公司控制,以及同受某一公司控制的两个或多个公司(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2)合营公司;(3)联营公司;(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5)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公司。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者如为公司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1)公司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及其变化;(2)公司的主管业务;(3)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动。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主要包括:(1)转让土地使用权;(2)承发包工程;(3)购买或销售商品;(4)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其他资产;(5)提供或接受劳务;(6)代理;(7)租赁;(8)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的贷款或权益性资金);(9)担保和抵押;(10)管理方面的合同;(11)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12)许可协议;(13)关键管理人员报酬。在公司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1)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3)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关联交易应当分别对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类型相同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合并披露。

6.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

公司集团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除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上述应附注的事项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1)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名称、业务性质、母公司所持有的各类股权的比例。(2)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增减变动情况。(3)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名称、持股比例,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原因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以及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对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投资的处理方法;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非子公司(其他被投资公司)的名称、母公司持股比例以及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原因。(4)子公司与母公司会计政策不一致时,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处理方法。在未进行调整直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在合并会计报表中说明其处理方法。(5)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经营业务与母公司业务相差很大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有关资料。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又称期后事项,它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会计报表报出日之间所发生的事项。按其是否调整会计报表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1)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所提供的新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有关项目金额作出新的确认,而需要对会计报表作调整的事项。通常包括: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值;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发生的舞弊和会计差错;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不符合公司会计准则作出的会计处理;由于税率变动,改变了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的税金和利润等。

(2)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不需要对会计报表作出调整的事项,但对公司以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对其他公司进行控股投资、发生重大筹资行为、资产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发生重大经营性亏损、与本公司有债务关系的公司不再持续经营、达成协议的债务重组事项以及资产重组事项等,都应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

(三)其他财务信息,如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公司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利润实现及分配等情况的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依据相关规定,对本年度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认真地总结,以财务指标和相关统计指标为主要依据,运用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评价和剖析,以反映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同时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有关单位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考核评价其经营业绩。

三、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基于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的代理关系,财务报告首先满足公司管理层完成委托人受托责任的目标;其次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

(一)财务报告目标对投资者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按照经济利益的产权关系,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成为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目标。随着产权关系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投资者队伍逐步壮大,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市场投资需求比较旺盛的时期,投资者更加关心投资的风险和报酬的大小。评价资本投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及收益的程度,这些决策都需要借助会计信息来实现。

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反映公司管理层对投资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投资者出资委托公司管理层经营,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形成持续性投资;公司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防范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层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应以为投资者提供回报,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公司发展的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要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满足投资者决策有用的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首先应当如实反映公司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公司的营运效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需要的会计信息是在满足受托责任的前提下,同时促进投资者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包含受托责任,所以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有机统一的。

(二)财务报告目标对债权人的影响

财务报告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在投资者之外与公司联系最紧密的利益相关者就是债权人。债权人通常包含公司的贷款人、供应商等,他们最关心的是公司能否如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购货款等,这些需要通过评估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等来实现。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管理者经营管理的资产除了产权归投资者所有的所有者权益,其余都是由债权人提供的,公司管理层要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债权人向公司让渡资产使用权是为了获得相对较稳定的收益,为了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他们需要及时或经常地了解公司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决定是否调整信贷政策或及时收回账款。因此,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债权人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及偿债能力,合理作出信贷决策的信息。

(三)财务报告目标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的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政府是国有公司最大的投资者,应享有与其他投资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除投资者身份之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部门,从宏观层面上更关心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经济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同时他们需要利用会计信息来监管公司的活动、制定政策法规、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等。

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公司利益相关者,希望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一是满足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配置社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政策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需要;二是满足税务机关制定税收政策,征收税款的需要;三是满足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需要。

(四)财务报告目标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社会公众也是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也十分关心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需要提供有关公司发展前景、经营效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还要努力实现社会价值,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提供社区服务等,这样公司在发展中才能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