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审计,是指由专门的组织和人员根据授权或者委托,对国家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从审计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为了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必须建立独立的专职机构。
为了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严格地遵循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做出审计判断、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各国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有明确规定,使审计组织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性。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作了明文规定,《审计法》中又进一步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要求审计人员理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做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结论。审计只有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真正地树立审计权威,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
二、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能够完成任务,发挥作用的内在功能。审计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变化不断加深和扩展。一般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的职能。
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无论是传统审计,还是现代审计,其基本职能都是经济监督。不仅国家审计具有监督职能,而且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指通过审计工作,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促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运行。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遵循有关依据,通过审核,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的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管理水平的高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以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有关经济法规,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经济资料进行衡量,并就其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做出鉴定和证明,以提高或降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审计通过揭露、制止和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审计,可以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揭露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协助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可以揭露不正当的经济关系,遏制不正之风。
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有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通过审计,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审计也是建立廉洁政府、净化社会风气的一个有力工具,审计监督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建设,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的范围所作的理论概括。审计对象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审计实体,即被审计单位;其二是审计内容或对审计内容在范围上的限定。
纵观中外审计史,传统审计对象和现代审计对象是不同的。传统审计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它是以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为主要对象的审计。例如,古代早期的簿记审计,20世纪前流行于英国的对所有会计报表及凭证、账簿进行的详细审计;20世纪后流行于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及财务报表审计,以及中国目前的财政财务审计,都是以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为主要对象的传统审计方式。其特点是实施这一审计是为了评价、确认、解除受托的经营管理者在财务收支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审计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而现代审计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20世纪下半叶,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外延有所扩大。在西方出现了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以及在中国实施的经济效益审计,其审查对象都超出了原有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范围,而扩展到影响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而对被审计事项已实现和预计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前事后的审计和评价,其中包括收支活动在内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除了会计资料以外,还有计划、统计以及其他的各种资料,例如合同、协议、决策、预算、章程等。因而,现代审计对象既包括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又包括其他的经济资料及其所反映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