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活之宽度
华北电力大学 徐天娇
徐天娇,女,汉族,1994年2月出生,预备党员,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2级学生。曾获校长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浙能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我是一个不畏惧,不退缩,勇于尝试的人。整个人充满了勇气,充满了热情,充满了能量。带着这股劲儿,我度过了18岁到22岁的青春,度过了人生中昂扬向上,丰富多彩的美好本科时光。
作为一名本科生,可以继续读研,可以出国深造,也可以创业就业。绝大多数的人只选择了其中一条。而我,这三条出路都做到了。第一,保送到了北京大学;第二,拿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第三,收到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offer(有效期两年)。最后,我选择读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双硕士。
接下来,请允许我讲述一下我的故事,故事里有本科四年的时光。
厚积薄发的北大梦
2015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经济金融论坛,带着一篇反反复复修改了3个月的论文,勇敢地站在6位分别来自中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教授面前,完成了20分钟全英文答辩,成功保送北大。
保研的背后离不开三年来我在学习上的努力。学习成绩上,三年平均学分绩93.32分,连续三年学分绩专业排名第一名。同时,我获得了2014年校长奖学金提名奖,是当时所有参评的学生中唯一一名大三年级的学生。在这次评选过程中,接触到了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经历树立起了积极的榜样,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从他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也确立了保研的明确目标。第二年,再度参与校奖评选,我成了2015届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分别以独立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国际会议论文,均已递送三大检索机构,跟随导师参加了北京市科研项目。在学科竞赛方面,我也充分发挥了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特点,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挑战杯”北京市三等奖,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等校级奖项10项。
凭借以上条件,我保研到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成为经管院历史上第一位保送到清北的学生,也为学弟学妹们积累了经验。
不忘初衷的出国梦
我以国际生的身份,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能够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首先体现了我个人的英语能力。大一学年,高分通过英语四六级,之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自学考取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我曾接待过来华电交流的美国大学生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在校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了能更形象、更细致、更精准地向留学生介绍华电的校园生活,我专门学习了理工科等专业的英语词汇,也为校园里每一栋教学楼、每一件雕塑准备了解说词,更自己模拟与留学生的对话,设想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会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一些留学生刚到学校时,我会一整天都陪着他们,带他们熟悉校园。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我也有很多收获,不仅从他们那里学会了美式足球,飞盘等体育运动,更对不同的文化有所了解。
其次,在注重学习的同时,我还参加了两个社团。在学生会任职期间,我曾参与“迎新晚会”“团学大例会”“斑斓色彩班级风采展示”等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也曾担任过大型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的经历让我更加自信,变得更加敢于站到台前。而在教务处社团教学信息中心出版《学生录》的经历,让我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社团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从老师角度看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的方式,转为从学生角度看教学。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了50多名教学信息员,汇集信息员以及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各专业学习委员对教学的建议,整理编纂,打印成册,送到各院系负责教学的老师处还有任课老师处。《学声录》中既包括学生们对教师上课方式的想法,也有对学校教学硬件设备的建议。如此,我们搭建起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集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学校也做出了相应处理。
用力绽放的职场梦
在大三下学期,我就拿到了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录用通知,有效期两年,也就是说我攻读完研究生之后也可以直接入职。勇闯毕马威的路上,我经历了多重的考核:笔试,经理群面,培训,理论考试,实习期考核,合伙人单面。在2015年年审阶段,作为实习生我参加了CP3部门两个项目的审计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也收获了很多:在培训阶段,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审计规则与要求;在实习期,要学习审计实务操作,了解工作底稿,熟悉相关税费计算;同时,要善于和客户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用商务礼仪待人接物。审计行业是脚踏实地的,每一份审计报告都经过了严密的计算,恪守会计准则,并充分结合客户账目实际情况。当看着一个个会计科目记载着真实发生的业务,我发现会计并不是掌握好理论那么简单,更要学会判定和分析。作为一名经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研究的同时,必须要密切联系实务。而毕马威提供了一个将专业知识和现实企业结合的平台。
如果难以延长时间之长度,我们还可以去拓宽生命之宽度。在四年时光里,我同时做到了读研、出国和就业全面的发展。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故事,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就是多一分尝试,少一些目的性,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拥有更丰富的生活。
[师长点评]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 牛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