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2016年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继续实施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支持保护补贴,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总体上保持持续丰收,取得历史性突破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6年我国粮食、蔬菜与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总体状况良好。

(一)粮食

1.粮食生产总量略有减产

图1-1显示,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61624万吨,虽然比上年减少520万吨,减产0.8%,[23]是我国粮食产量“十二年连增”以来的首次减产,但仍然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份。这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

2016年,我国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均有所减产。其中,夏粮、早稻、秋粮的产量分别为13920万吨、3278万吨、44426万吨,分别较2015年减产1.2%、2.7%、0.6%。[24]

图1-1 2008—2016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增速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主要粮食品种产量普遍减少

2016年,全国谷物产量56517万吨,比上年减产1.2%。其中,稻谷产量20693万吨,减产132万吨,减幅0.6%;小麦产量12885万吨,较2015年减产134万吨,减幅1.0%;玉米产量21995万吨,较2015年减产463万吨,减幅2.3%。

图1-2 2015年和2016年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种植面积略有缩减

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028.2千公顷(169542.3万亩),比2015年减少314.7千公顷(472.1万亩),减少0.3%。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4370.8千公顷(141556.2万亩),比2015年减少1265.1千公顷(1897.7万亩),减少1.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有关人士分析认为,2016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各地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改大豆”“粮改饲”和“粮改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5]

4.粮食单产略有下降

十多年来,伴随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良种良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丰收,粮食土地产出率提高,单产增加。2016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达到5452.5公斤/公顷(363.5公斤/亩),每公顷比2015年减产30.7公斤(2公斤/亩),减少0.6%,与2015年相比粮食单产总体上基本持平。尽管如此,2016年粮食单产相比2012年,仍然增加了10公斤/亩,增长2.8%。[26]国家统计局农村司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粮食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产作物面积减少。按可食用的籽粒玉米统计,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039万亩,减少3.6%。而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1046万亩,增长10.7%。2016年,玉米平均亩产398.2公斤,是大豆的3.3倍,仅玉米改种大豆就可拉低粮食亩产约1.7公斤。[27]

5.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主产区稳产增产的作用日益显现。2016年,全国粮食种植总面积11303万公顷(约17亿亩),比2015年减少31万公顷,减少0.3%。从播种面积来看,全国粮食主产区[28]的播种面积达到12.2亿亩,比2012年增长4.8%,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2.1%,比2012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产量来看,2016年粮食主产区产量为9355亿斤,比2012年增长2.4%,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75.9%,比201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从对增产的贡献来看,粮食主产区2012年至2016年累计增产433亿斤,占同期全国粮食增产量的比重达到81.3%。

6.粮食生产气候条件一般

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气候条件一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部分地区暴雨洪涝、高温、低温阴雨、阶段性干旱等造成的农业灾害严重,夏粮、早稻因灾减产。秋粮生长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强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灾较重,部分农田反复受淹,作物倒伏严重。2016年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南方一些地区又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水稻空壳率增加;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对玉米后期生产和灌浆不利。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1—10月份,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410万亩,增长25.7%;绝收面积6218万亩,增加1719万亩,增长70.9%。总体而言,2016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上年偏重,部分地区受灾较重。[29]

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生产水平稳步跃上新台阶。2013年粮食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12000亿斤,2014年至2016年均在12000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已稳步跨上12000亿斤新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粮食丰收,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7公斤,比2012年提高11公斤。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给率均超过了98%,依靠国内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30]

8.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持续趋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不利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着“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产业新动能,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基础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改善的良好局面,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国家为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同时,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强化种业政策支持此外,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31]持续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二)蔬菜与水果

1.蔬菜产量基本平稳,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2016年,全国蔬菜产量为79780万吨,较上年增长1.6%,远超出当年粮食总产量近2亿吨,再次取代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食用农产品。[32]表1-1所示,根据对各省份《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蔬菜产量的统计,除北京、西藏、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蔬菜产量数据缺失外,其他省份2016年蔬菜产量合计达到7.37亿吨,较2015年的全国产量略有上升。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是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省份,年产量均超过3000万吨,其中山东蔬菜产量最高,达10327万吨。除上海、黑龙江、河北、山西、海南等省、直辖市蔬菜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余省份均有所增长。其中,贵州省增长幅度依然最大,增长率达到9.5%。

表1-1 2016年各省份蔬菜与水果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湖南省2016年蔬菜产量根据2015年产量和2016年增长率计算得出;辽宁省2015年蔬菜增长率和水果增长率由2015年产量和2016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2.水果供应略有增长,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2016年,除青海、江西、辽宁、海南、江苏、山西6个省水果产量有所减少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黑龙江省,增长率高达27.9%(表1-1)。目前,我国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河北、广西、安徽、新疆8个省份,水果年产量皆超过1000万吨。山东超越河南,成为我国水果产量最高的省份,2016年产量达到3255.4万吨,较上年增长1.1%,且产量远高于第二位的河南,高出1000万吨多。

(三)畜产品

1.主要畜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图1-3显示,201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下降1%。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717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59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1888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309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3602万吨,下降4.1%。不同品种的畜产品较上年有增有减,以增为主,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图1-3 2016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2.肉类产量有所下降

图1-4显示了2016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从图1-4中可以看出,肉类生产在各省份间呈现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的特征。一是肉类生产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如,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广东、广西等省区,肉类总产量都达到400万吨以上,是我国主要的肉类生产省份。二是肉类产量不均衡。如,山东省肉类总产量最高,达764.7万吨。而宁夏、青海、天津、山西、海南等省份的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尚不足陕西的十分之一。三是各省份的肉类总产量有增有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宁夏、内蒙古、新疆、福建、青海五个省、自治区产量增幅较大,分别为5.7%、5.4%、4.4%、4.2%和3.9%;浙江、安徽、陕西、江苏、山西、海南等省份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9.9%、4.5%、3.9%、3.7%、3%、2.6%。由于人口数量、消费文化、地理环境与其他要素禀赋的差异,特别是随着结构性调整,未来肉类生产在不同省份之间相对集中和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将会长期持续。

图1-4 2016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部分省份数据缺失。

3.禽蛋与牛奶产量略有增长

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蛋、牛奶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种类。2016年,我国禽蛋产量3095万吨,较2015年有所增长,增幅3.2%;牛奶产量为3602万吨,较上年下降4.1%。从总产量角度看,与肉类生产相似,禽蛋与牛奶的生产在各省份间也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八个省份是禽蛋的主要生产省份,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其中山东省产量最高,达440.6万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辽宁和宁夏九个省、自治区是牛奶的主要生产省份,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产量最高,高达734.1万吨。而青海、海南、宁夏、甘肃、贵州五个省、自治区的禽蛋产量较少,产量不足20万吨,不足产量最高的山东省的二十分之一。重庆、贵州、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份的牛奶产量较少,均不足20万吨(见表1-2)。

表1-2 2016年全国主要省(区、市)禽蛋、牛奶和水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福建省2016年禽蛋增长率由2015年产量和2016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四)水产品

1.不同层次的水产品产量均实现新的增长

2016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901.25万吨,比上年增长3.0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90.15万吨,增长2.36%。淡水产品产量3411.11万吨,增长3.68%。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6:49.4,海水产品占水产品中的比重再次超过50%。

图1-5显示,2016年,养殖水产品产量5142.39万吨,同比增长4.14%;捕捞水产品产量1758.86万吨,同比下降0.16%。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5:25.5,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品生产仍以人工养殖为主,比重超过74%。养殖比重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断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给生态环境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纷纷通过人工养殖方式提高水产品产量以缓解日益严峻的过度捕捞问题。

图1-5 2016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6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2.养殖产量增速高于捕捞产量

图1-6显示,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为1963.13万吨和3179.26万吨,同比增长4.67%和3.82%。国内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产量分别为1328.27万吨和231.84万吨,同比增长1.03%和1.79%。远洋渔业产量198.75万吨,同比下降9.33%,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88%。淡水养殖产量依然远高于海水养殖产量,海洋捕捞产量依然远高于淡水捕捞产量。

图1-6 2016年全国各类渔业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6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3.不同类型水产品产量增速差异大

我国水产品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头足类等五大类。表1-3显示,2016年鱼类产量依然最大,突破4000万吨;其次为贝类,为1529.4万吨;甲壳类和藻类的产量相对较少,分别为712.21万吨和220.24万吨。总体来看,除藻类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他水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表1-3 2016年全国主要水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6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