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早熟的金融业和极盛后的衰落

荷兰海上贸易的优势到17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此后则分阶段衰落。幸好这时荷兰还保持着技术与工业的领先地位。一个外国教士描述1719年的荷兰仍然是一个繁荣富足的城镇型社会。1720年以后,荷兰的瓷器、烟草加工、精糖提炼、造纸、丝绸和棉麻纺织、帆布等生产部门继续扩大。直到1740年,荷兰仍然是世界技术的橱窗,邻国跟她的差距仍然很明显。

但形势正在逐渐向不利方向变化。18世纪20年代,最赚钱的生意、出口最多的工业和渔业都在趋向衰落。1720年阿姆斯特丹还有30家烟草工场(半数为犹太商人经营),到1751年前后只剩8家。轧棉工场从1700年的80家下降到1770年的21家,1796年只剩12家。纺织业中心莱顿1700年年产细布25000匹,30年代降到8000匹,在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三个主要市场都失去了竞争力。莱顿的另一主要产品羽纱从1700年年产36900件减少到1750年的12600件,1700年只剩3600件。

造成荷兰17世纪经济“奇迹”的首要因素是海上贸易。因此,这个时期荷兰经济的最根本变化也源于海上贸易的起伏。17世纪90年代以后,先是地中海贸易衰退,繁荣的西班牙美洲贸易也逐渐萎缩。只剩跟北欧的贸易还在维持。18世纪初叶,被荷兰人所垄断的中间转口贸易,逐渐被直接贸易所代替。赢利的知识、中间市场包装或重新包装的成本知识、数量质量价格的知识逐渐被传播,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海洋越来越安全(海盗威胁减少、船越来越大),使得直接贸易越来越经济,中间人可以被忽略了。受此影响,最大海港鹿特丹生意减少30%,其他港口情况更惨。数字显示:法国酒类对荷兰的出口占法国酒类出口总量的比例1717年为67%,1789年降到10%;同期对北欧的出口从13%上升到46%。〔31〕荷兰失去了贸易中转站的地位。装载新的热带产品的不再是荷兰的商船,而是英、法、瑞典等国的船只,荷兰贸易衰退的同时,这些国家的贸易额都有显著增加,从2.5倍到5倍不等。随着英国、尼德兰南部、德意志等地工业的扩张,到1750年,英国关闭了荷兰麻制品和帆布的进口市场。普鲁士则从20年代起就对几乎所有外国纺织品筑起了壁垒。对贸易保护政策造成的损失,英国可以从其对北美殖民地和印度、加勒比、巴西等地的贸易得到补偿,荷兰因为海军不足,连对荷属圭亚那的贸易也保不住了。

上述种种因素,加上原本用来吸引人才的高工资制度逐渐成了加重工业生产成本的包袱,迫使阿姆斯特丹等荷兰中心城市从工商业转向主要发展金融业。

在近代欧洲,荷兰第一个经历了“金融革命”。各种银盾、金盾和外国货币的自由流通,在一个时期甚至造成了混乱。正是对结束货币供应分散化的要求,促成了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创立。到1688年,荷兰的人均货币供应量大约是英国的2倍、法国的3倍。造成荷兰金融业发达的因素,除了贸易利润、由节俭创造的规模巨大的储蓄额,还有16世纪末从西班牙统治下逃到联省共和国来的商人银行家,他们带来了与商业和金融业密切联系的技巧。阿姆斯特丹市立银行模仿威尼斯银行的模式,其信贷由阿姆斯特丹市担保,经营储蓄和转账、清算,为商人提供了当时(乃至下一个世纪)世界上其他任何机构无法比拟的高效率结算大额交易的便利和安全保障。它以吸收的金属货币存款为基础发行“银行票据”,通常这些票据具有高于金属货币的溢价。它向被证明有清偿力的借贷人发放贷款。在那个重商主义时代,当西班牙和其他各国普遍对金银进出口征收关税的时候,独有荷兰议会允许稀有金属自由进出口。荷兰于是成为金银的安全归宿之地。阿姆斯特丹市还要求超过600弗罗林的汇票必须在它那里兑付。通过这些途径,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欧洲经营外汇、黄金、白银的金融中心。到17世纪末,阿姆斯特丹银行储藏了约1000万荷兰盾的硬币,每日交易量高达数百万盾。“30年战争”中,荷兰资本市场已经给参战的瑞典和丹麦王室提供贷款。荷兰金融业的发展起因于一种融资的“新奇的应急办法”:17世纪中叶,各省从向商人—银行家借款转为出售国库券,这一转变被称为“金融革命”。据17世纪60年代英国驻荷兰大使坦普尔爵士估计,荷兰的国债持有者约有6.5万人,涵盖了30%的家庭。1640年,大约60%的税款用于支付国债利息。此后30年,由于管理技术的提高,服务费降低到税款的50%。国债本身则从1640年的9500万盾增加到1688年的12500万盾。依托这样巨额的投资,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短期和长期信贷供应者,一个规模空前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金融革命”领先于英国几十年(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随着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取得英国王位,英—荷金融紧密联系而出现),更领先于美国200年(19世纪南北战争期间出现)。

但经济活力衰退在17世纪最后30年已见端倪——富裕起来的商人购买大面积的土地、庄园和城堡并游戏往来于其间;传统的朴素、节俭的生活方式让位于铺张的、达官贵族奢侈的生活方式。商人寡头沉湎于安乐,失去进取精神。到18世纪初,见利忘义的行为扩大到官员中。从工商业转向金融业本身也被看做是导致荷兰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之一:商人和实业家不能赚取与银行家同等的财富。与“金融革命”相伴随的,自然少不了各种金融投机活动。阿姆斯特丹早在16世纪就开始期货交易,例如在谷物收获前或鲱鱼捕获前订立未来交割的书面契约。到17世纪下半叶,期货交易从谷物和鲱鱼扩及胡椒、咖啡豆、可可、硝石、白兰地酒、鲸油和鲸鱼骨制品等。各种期权、商品的投机活动,股票投机、政府债券投机,其影响已经超过对外贸易。1636—1637年间投机达到一个顶峰,出现“郁金香狂热”。原本来自土耳其的郁金香,由于病毒侵入根部而产生出各种稀有的花色品种,成为一种有观赏价值的奢侈品。这时,其球茎被当做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价格先是一路攀升,转卖购买郁金香的收据也能获利,但被热炒了半年以后价格暴跌。在当时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之间已经有短期资本大量流动的情况下,金融投机活动也已经跨越国界,一旦出现问题则造成极大的危害。18世纪20年代源于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冒险家约翰·劳成立的垄断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其他法属殖民地贸易的公司1717年价值160里弗的股票1720年初被热炒到1万里弗后跳水,荷兰几乎每个城市和村庄都卷入其中)和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详细情况在下一讲介绍)都波及荷兰。各种投机活动的失败,导致一系列银行倒闭,许多家庭破产。股票投机高潮使正常的工商业投资因无暴利可图而被放弃,股票交易所的报告成了许多家庭案头必备的第二本《圣经》,投机成了普遍遵行的道德模式,17世纪信奉新教禁欲主义的奋斗者到18世纪退化为无所事事的食利者。18世纪初以后比较1650年前,荷兰上层有乡间别墅者从10%增加到82%,无所事事者从33%增加到73%。普遍的投机引发了1763年的金融危机,成为荷兰让位于英国、结束强盛和领先时期而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事件。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爆发的第四次英荷战争,在法、美先后跟英国签订和约以后还在继续。英国不再支付荷兰投资英国国债或私人企业的利息,强大的英国海军大量捕获荷兰商船。长期被忽视的荷兰海军遇到强敌几乎一触即溃。英国的海上封锁使荷兰东、西印度公司的海上贸易几近停止,导致阿姆斯特丹银行地位下降并进而引起阿姆斯特丹市政的崩溃。一个经济危机、内部问题重重的小国单独对抗一个正在工业革命高潮中冉冉上升的大国,同时还要应付趁火打劫、不宣而战的奥地利,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荷兰被迫接受法王的条件,跟法国订立攻守同盟,代价是后来被法国兼并和将近一个世纪的经济停滞。衰退使共和国内部矛盾激化,1786年,荷兰省议会宣布剥夺威廉五世统帅军队的职务。一年后,普鲁士重兵入侵并驻军荷兰,直到获得巨额赔款后才撤出。不用等到成为大革命后法国的附庸,共和国的历史到此基本已经结束了。此后又经过一个半世纪的艰难奋斗,浴火重生的荷兰王国才在20世纪后半叶成长为拥有先进的电子、化学、钢铁工业、发达的农牧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发达的金融业和投资业,富裕程度跻身世界前11位,在国际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一度位居世界第一的高度发达国家。

结束荷兰经济“黄金时代”的其他内外因素还有:造船技术停滞不前,丧失熟练工人,社会分化和贫富悬殊,各省在税收等问题上抵制中央政府的指令,重商主义下的外国竞争,技术被别国仿效,等等。许多历史学家还将荷兰的衰落归因于对生活用品的高税收和由此引起的高工资,以及一直沿用到18世纪中叶的造成财政混乱的包税制:40%的税收被包税人截留。

17世纪“黄金时代”的荷兰没有能成功地从商业和早熟的金融经济转向以现代生产和管理技术为标志的工业化,这是荷兰的崛起中断、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被工业立国的英国所取代的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所总结的:“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