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语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30年 低谷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国民党血雨腥风的肆意屠杀,共产党人汲取教训,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1928年至1930年间,在全国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相继创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但在国民党的优势兵力的多次“围剿”下,加上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党内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对革命前途缺乏信心。为此,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新年刚过,刚刚结束了古田会议的毛泽东收到了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一封信。信中流露出对时局的悲观情绪,不相信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建立政权的工作实为徒劳,建议采用流动游击的作战方式来扩大政治影响。

毛泽东感到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在全党全军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帮助林彪转变认识,并教育全军,1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封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回信,并向全军公开印发以便阅读和学习。这封回信后收录在中共中央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改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三军团举行10万民众大会

1930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这使得党内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情绪,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图为8月1日,红三军团占领长沙后举行的10万民众大会,此时,革命的星火也渐渐燎原。

在信中,毛泽东对林彪的错误认识进行了批评和分析:“我从前颇感觉、至今还有些感觉你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的悲观……你的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我觉得是于中国革命不适合的。你的这种理论的来源,据我的观察,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最后阶段中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一件事认清楚。”毛泽东在科学地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的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将敌我双方的力量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大革命失败后,“从形式上看,革命的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是从实质上看则不然。这里用得上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力量虽然弱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而且,中国的环境是具备了其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

对于林彪不赞成一年之内拿下江西的行动的建议,毛泽东在信中还就红军的行动策略进行了详尽的答复。末了,他还特别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并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美好的期盼,“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支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岭〔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燥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以其革命家所独具的高瞻远瞩的慧眼和气势磅礴的激情,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这封信不仅教育了林彪一个人,而且启发了红四军党内的广大干部和革命战士。从此,革命的星星之火,便生机无限地燎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