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 反思
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国共合作之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掀起了一次次高潮。1925年,北京工人、学生举行了要求关税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的集会游行。中共北方区委因势利导,把这一群众运动发展成为了一场以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为目标的斗争。即著名的首都革命。上海、南京等地群众纷纷响应北方的群众运动,形成了全国的反帝运动高潮。
北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十分恐慌。他们相互勾结,疯狂镇压革命运动。1926年3月,日本公开出兵帮助奉系军阀镇压了郭松龄的反奉斗争,并支持奉系进兵关内。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奋起自卫,而日本竟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逐走日本军舰。16日,日本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八国公使团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防。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对北京政府实行武力恫吓。
刘和珍
1926年3月18日,为了抗议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北京5000多名群众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前往执政府请愿,结果遭到了段祺瑞政府的镇压,当场打死47人,刘和珍就是遇难者之一。图中后中为刘和珍。
3月18日,北京各界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约15000多人,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进步力量的领导下,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及八国的无理通牒。会后,数千民众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请愿。队伍行至执政府门前时,竟遭到了军警的开枪镇压,当场打死47人,200余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死难者中,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
刘和珍,江西南昌人,她在五四运动时期受革命思潮影响,投身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中。在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女师学生自治会,使学校废除了不合理的校规。1921年,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并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女师周刊》。1923年秋,刘和珍升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被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领导了多次学生革命运动。在3月18日的请愿运动中,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却被段祺瑞军警枪杀,年仅22岁。
面对这一惨案,鲁迅先生也震怒了。他在3月23日举行的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亲自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鲁迅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勇敢的战士。在文中,鲁迅先生愤然说道:“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难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冯玉祥北伐军誓师大会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并于9月誓师北伐。9月,冯玉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在绥远五原誓师,参加北伐革命。图为冯玉祥北伐军誓师大会,左1为总司令冯玉祥,右1为总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
这是对政府暴行的控诉,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对于刘和珍等遇害青年,鲁迅表达的是他的悲哀和尊敬。他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其中“真的猛士”是他对死难青年的评价,更是他对于千千万万为中国的崛起而前仆后继、奋勇抗争的革命英烈的至高赞扬。
《台湾民报》发表的拥护北伐军社论
广州国民政府自从北伐以来,就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而随着国民革命军的顺利进军,全国革命形势也不断高涨,人民的热情也日益增长。图为《台湾民报》在1926年10月发表的社论,表示拥护北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