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储上木以待良工”

据传统,宫殿安装大梁时必须择吉时焚香行礼。清代重修太和殿时,因是金銮殿,康熙皇帝要亲自主持梁木入榫典礼。不巧,大梁因榫卯不合悬而不下,典礼无法进行,这对皇帝是大不敬之事。工部官员急中生智,让木作工匠雷发达穿上官衣,带上工具,如猿猴般攀上脚手架,斧落榫合,上梁成功。康熙帝龙颜大悦,当面授予他工部营造所长班之职,后人编出“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的韵语。这未必是史实,但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木结构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大木作的哲匠良工也是往往代表着一代营造匠人。翁克良就是大木作第二代工匠的代表。

自从1952年来故宫“问道”开始,翁克良在故宫一待就是50年,参与了“宫里”几乎所有大殿的大木维修。最让他自豪的,是修四大角楼:1951年西北角楼、1959年东北角楼、1981年东南角楼、1984年西南角楼。前两个角楼都是老前辈带着修的,修后两个角楼时,翁克良已经是木工组组长了,能亲自主持大木修缮。“一般人说是9梁18柱72条脊,其实比这还要复杂,上下三层,有20根柱子、28个出角、16个窝角。”虽然维修角楼时不慎被切断一截手指,他说也值得:“角楼是故宫木结构中最复杂的。还有谁能参与全部四个角楼的修缮?”

作为官式木建筑的顶峰之作,故宫主要采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使用的“抬梁式”大木结构体系。以木材制作柱、梁、斗拱、檩、椽等主要承重构件,由相互垂直的椽、檩承托上部屋面荷载,通过梁架与斗拱传递到木柱,最后将全部荷载传递到基础。

一座宫殿所用的木料和它的体量大致相当。明代修故宫非常奢侈,大殿常用金丝楠木,木纹中隐含金丝,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华美。入清以后,由于缺乏楠木,转而大量使用黄松。甚至乾隆皇帝为自己特别修建的颐和轩,也只是采用了红松做柱外包楠木的办法。据翁克良观察,如今故宫中已经没有完整的楠木殿,楠木使用较多的也只有南薰殿一处。再到后来,足够大的红松亦属难得,因此大量使用木料包镶拼接技术,太和殿内那些直径1.5米、高13米的“金龙柱”就是利用这种技术拼合而成的。现在市场上最好的就是大小兴安岭的红松,但也所剩无几,大口径木材开始从东南亚进口了。

大修中遵循“最小干预”和“减少扰动”的原则,木结构尽量不更换。有些木构件局部糟朽,失去承载能力,通常采取局部剔补方式处理。将糟朽部分剔除干净,用干燥旧木料按原式样、尺寸补配整齐。现在也在局部加入了新材料和工艺,如周圈剔补时,加铁箍一至两道,行话叫“穿铁鞋”。

在翁克良看来,最难的并不是重搭繁复的角楼,而是“抽梁换柱”——整体框架不动,把三面开口的柱子抽掉再安装。这就要在起重架抽取前,先在柱子上打号,记载它的角度,以确保安装后分毫不差地回到原位。“大木号”的做法古已有之,比如某根抽掉的柱子上记载“明间、东移缝、前檐柱、向北”,清楚标明位置,还有工匠的签名,类似一种责任制。

翁克良的手艺是在故宫外学成的。16岁时,母亲就托人给他找了个师傅学木工手艺,就是刮、砍、凿、剌四项基本功。师傅叫侯宽,在营造厂做事。“当时拜师都要举行仪式。先得给木匠行的祖师爷鲁班上供,磕仨头,之后再给师傅磕仨头,还要给师傅送礼。做了徒弟之后,每年的年节也要给师傅送礼。师傅收徒都是一拨一拨的,也不会给人开小灶,徒弟们都给师傅打下手,自己靠悟性跟着学。当徒弟讲究‘三勤’,就是眼勤、手勤、腿勤,做不好就得挨师傅打,有时正干着活呢,刚一走神,师傅在后头随手拎起个木板就给屁股来一下。”翁克良学徒那时候,木工手艺一般是“三年零一节”出师,就是满三年之后,再逢一个年节日,这手艺就算学成了。

现在不像以前,不是师傅不愿教,而是徒弟不愿学了。20世纪70年代,故宫木工组收了30多个徒弟,翁克良带过的也有不少,现在大多数都已改行或离开故宫了。如今故宫里又恢复了传统拜师仪式,他也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叫黄友芳,一个叫焦宝建,他送了十六个字:“继承不骄,困难不馁,古建技艺,传承为任。”他跟老伴说:“跟多俩儿子一样。”

翁克良的二儿子翁国强也在故宫做木匠。他参与了2003年武英殿的第二次修缮,巧合的是,翁克良也曾在1954年参与武英殿第一次修缮,两代人共修了一个大殿。武英殿是故宫此次大修中的试点,任木工工长的翁国强将殿顶拆下后,发现一根大梁早已糟朽不堪,空手就能掏下整块木渣,必须更换。但当时最大的新木料只有直径90厘米、长12米的红松木,对于武英殿来说远远不够大。翁克良去现场勘测,提出建议,是否可以加长一截,内以钢筋为芯,外包木料?这一建议被采纳了。不过翁克良现在认为,这种“钢芯”的做法并不符合文保原则,宁可进口国外的大口径木料。

几年前,翁克良亲手做了一个斗拱送给二儿子。斗拱是故宫木结构的基本象征。对木匠来说,它就是准则。“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官式建筑确立了模数制,模数以哪儿为标准?就是斗拱。斗拱最下面一层的斗口宽度,定位为一个模数。一旦这个确定,就等于确定了整栋建筑的基本纲领,下面就跟着口诀走,比如檐柱十口分,金柱十二口分,柱高十一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