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其1977年发表的《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中理论探索》一文中首先提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并在其1981年出版的《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一书中进行了系统论述。邓宁认为,现代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动因是多重的,决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OLI范式”(7)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营销优势、品牌商誉优势等无形资产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其动机在于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继续保持和充分利用其所有权优势的垄断地位。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比其他国家能为外国厂商在该国投资设厂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禀赋性优势;二是如政治经济制度、贸易金融政策、法律法规、行政机构效率、外资优惠条件等制度政策性优势。

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内部化优势是实现这种优势的载体,所有权优势越大,实现内部化的可能性越大。该理论还可解释一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如果一国企业拥有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种优势,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只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两种优势,可采用出口形式;如果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则只能选择技术转移的形式。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K. Kojima)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8)。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边际产业是指已经处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力密集部门或某些行业中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或工序。虽然这些产业在投资国已经处于不利地位,但在东道国却拥有显性或潜在比较优势。这样,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

对外投资分为顺贸易导向型对外投资和逆贸易导向型对外投资。小岛清认为,在垄断优势论指导下,美国从事的对外投资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的大量对外投资导致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是一种“逆贸易导向”的投资。相反,日本对外投资多集中于资源开发以及在本国丧失比较优势而在东道国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同时日本国内则集中发展比较优势更大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不仅没有取代出口,反而带动相关联产品的出口。因此,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顺贸易导向”的投资,符合日本的长远经济利益。

与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相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这样容易在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并占领当地市场;第二,由于中小企业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适应性强,因此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

三、小规模技术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 Wells)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9)。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来源于三点竞争优势:第一,小规模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为小市场服务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成本较低,灵活性较高,特别适合小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的需求。第二,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为减少因进口技术而支付的高成本,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便寻求用本地原料和零部件等进行替代,从而获得成本优势。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往往还具有民族特色,能够满足海外同一民族团体的需要,为其提供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特殊产品,因此具有经营优势。第三,低价产品营销战略。发展中国家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这成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占有市场的有力武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能够采取低价营销战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二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用于广告的支出较少。

四、技术地方化理论

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yaya Lall)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10)。该理论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有优势。这些优势来源于:第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就会形成竞争优势。第二,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当东道国国内市场较大,且消费者品味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的需要。与小规模技术理论相比,技术地方化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技术的引进不是一味被动地模仿和复制,而是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