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当司马光对上凯恩斯(足球爸爸谈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两个经济学家讨论一个问题,通常得出两种结论;如果其中一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那么结论必有三个以上。”据说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调侃凯恩斯的笑话,把经济学目前的尴尬现实描绘得惟妙惟肖。

这个笑话也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学经济学最明显的感受是,这个理论也有道理,那个理论也有道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萨缪尔森在讨论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理论后,说道,“上述理论中到底哪一种最能解释商业周期呢?实际上,上述每一种理论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又没有一个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就在于能够综合各家理论之长,并知道应该在何时何地恰当地加以利用”[1]。大哥,你是不是在逗我玩?人们总是会有一些行为的准则,社会总是会有一些确定的规律。否则经济学岂不是和算命先生一样?

经济学起码的功能,应该赋予大家一种便捷的方法去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如果一个人学习编程,他不到一分钟应该就知道怎么让电脑显示“hello world”;如果他学习弹钢琴,很快也能弹出简单的曲子。经济学似乎很简单,每个人都能谈出一套自己的见解;也似乎很难,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预测不准。

因为经济学就是人们身边的事情,时时刻刻与之打交道,所以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但是经济现象往往互为因果,相互交织,使得人们搞错了关系,很多人开始认为“带伞的人太多所以导致下雨”。在宏观经济中更甚,一个因并不会马上就产生一个果,有可能会在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后才结出这个果,也就给很多谬论留下了搔首弄姿的空间。

为害最广的当属凯恩斯主义,提及它不是因为它有价值,而是它的恶劣影响至深至远。我上大学时,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对宏观经济的主要理解都来自凯恩斯主义,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在荼毒年轻人。现在很多主流的观点往往也摆脱不了凯恩斯这个阴影。比如有人声称,老龄化带来中国储蓄率下降,储蓄率下降意味着房地产购买需求减少,储蓄率下降还会导致投资增速下降,所以我国经济应该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储蓄率下降,不知道和房地产有什么关系,而且居然能靠增加消费改变,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其荒谬如同抱薪救火。

然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凯恩斯主义的横行,不过四五十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历史中却有上千年的证据可以证伪。

很多人类的进步不是来自于证明某个理论正确,而是来自于否定错误的理论。福尔摩斯说,“把所有的不可能都剔除后,剩下的虽然让人难以置信,但那就是真相!”佛家有云:“离四句绝百非”。一直到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英雄所见略同!

物理等自然学科可以在实验室里创造理想的实验环境,检验不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正确与否通过实验很快就可以得到验证。但是经济理论不同,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检验经济理论,很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且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因素交错复杂,即使最后结果与某一理论预测得一致,也难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经济学更依赖于逻辑推理的严谨。

在这一点上,经济学接近哲学。为了使得逻辑推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作为出发点的假设就必须无可动摇,直到得出笛卡尔式的“我思故我在”。在经济学中,当属需求定理为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以此为基础,能够推导出所有经济学的原理。再结合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判断身边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什么样的对策才是正确的、能够增加财富的。

历史记录了人类一路走来的诸多经济现象,可以说是经济实验室的实验记录。但是人们在历史的森林中走得太远,往往就忘了来时的路。好比对植物的知识曾经是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但是现代的孩子已经不辨菽麦。有的时候,我们必须沿着历史的足迹,退回到正确的路口,重新回顾这来龙去脉,前路才会豁然开朗。

凯恩斯教给我们的那一套,就好像把我们带入了黑巫师的森林,混天蔽日、荆棘密布、道错路幻。经济衰退就要降息、增加投资;经济过热就要加息、抑制投资。正所谓,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尤其擅长改变假设,一旦预测错误就归咎于假设。或者成了计量模型的游戏,当一种方式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就硬塞进来新的变量。也不管是不是符合逻辑,有没有自我矛盾。但由于凯恩斯主义成了政府的牌坊,其作为经济学的头牌历久不衰。

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这其中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退出这片黑森林,回到经济学最初的路标。再读一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吧!

我们和亚当斯密已经隔了好几个时代了,代沟宽得好像马里亚纳海沟。为了理解亚当斯密,先读几遍《资治通鉴》。为什么读好几遍?因为真的好看,不亚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那些成王败寇、忠臣良将、魑魅魍魉、生离死别、可歌可泣……同时,我们也渐渐了解了亚当斯密是如何一路走来的。拉近了代沟,就相互理解,慢慢地可以像朋友一样谈天。他的逻辑如同顺水行舟,经济学原理就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简简单单,豁然开朗。

我相信这是理解经济学的一条快捷之路,所以也把那些与经济相关的历史片段穿插在经济理论其间。为了看起来有趣,我也塞进去不少好玩的史料。让大家对历史感兴趣,也是我的主要目的之一。

当然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里面也充满着谎言和欺骗。但古代历史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受到现代经济理论的玷污,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在经济学方面,即使想骗也无从骗起。因此以古代历史去验证经济理论,遇到的偏差并不会很大。司马光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我是支持凯恩斯主义,还是支持古典经济学,还是支持奥地利学派。

经济学的著作汗牛充栋,我也读过很多。但真正让我耳目一新的却只有寥寥几本。经济学的著作主要参考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奥地利学派米塞斯的《人的行为》、《货币与信用原理》、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和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国富论》毋庸赘言,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返璞归真、大巧若拙,其中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对后世经济学的谬论有纠正的功效。奥地利学派虽然小众,但逻辑清晰严谨,对古典经济学发扬光大,其对经济学中错误观点(尤其是凯恩斯主义)的抨击令人拍案叫绝。我相信他们是带领人们走出黑森林的白袍巫师。而《人的行为》又是其极具代表性的综合之作。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以现实生活为实例,以经济学工具剖析,对我颇有启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自然也捏着鼻子读了好几遍,不在耳目一新之列。

根据我对这些著作的梳理,主要的几个方面分别是生产、货币、储蓄和投资、消费、军事、贸易等。本书的内容集中在这些领域,并且将向大家展示得到的结论如何有助于理解我们当前社会的经济现象。

亚当斯密说,开小杂货店的人也是生产者。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是他把各种各样的商品运到店里,那顾客只能去批发商那里一买一大堆,用不了只得浪费。我希望用这本书开一个小杂货店,把我觉得最有用的经济学知识和令人难忘的历史放在我的货架上。如果能够通过这些让大家对经济学和历史产生阅读的兴趣,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1] 《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p410,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