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中国法律史(第九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配套测试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早期习惯法时代的鼎盛时期是: (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春秋

2. 中国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劳役刑的刑罚是什么?(  )

A. 圜土之制

B. 嘉石之制

C. 赎刑

D. 醢刑

3. 《左传》云: “礼, 所以经国家, 定社稷, 序民人, 利后嗣者也”, 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 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司考2015. 1. 61)

A. 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 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 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4. 婚姻六礼作为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始于哪个朝代?(  )

A. 西周

B. 西汉

C. 晋代

D. 唐代

5. 西周时期买卖兵器, 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

A. 傅

B. 别

C. 质

D. 剂

6. 西周时的借贷契约称为 (  )。

A. 傅别

B. 质

C. 剂

D. 活卖

7. 在西周时法官审案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是 (  )。

A. “五行”

C. “五刑”

B. “五过”

D. “五听”

8.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什么?(  )

A. 非终与惟终

B. 误与故

C. 不端与端为

D. 非眚与眚

9. 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被称为 (  )。

A. “纳吉”

B. “纳征”

C. “问名”

D. “请期”

10.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

A. 一夫一妻制

B. 同姓不婚

C.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D. “七出” “三不去”

11.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 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西周时期“七出” “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

B. 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而财产继承制随行诸子平分制

C. 宋承唐律, 但也有变通, 如《宋刑统》规定, 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 准妻改嫁或离婚

D. 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 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继承权

12. “观其眸子, 不直则眊然”, 是“五听”制度中哪一“听”? (  )

A. “色听”

B. “气听”

C. “耳听”

D. “目听”

13. 《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 相为表里。”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17. 1. 15) (  )

A. 周礼分为五礼, 核心在于“亲亲” “尊尊”, 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

B. 西周时期五刑, 即墨、劓、剕 (刖)、宫、大辟, 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

C. “礼”不具备法的性质, 缺乏国家强制性, 需要“刑”作为补充

D. 违礼即违法, 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

14. 西周时中央的最高司法官称为 (  )。

A. 大司寇

B. 小司寇

C. 大理

D. 蒙土

15. 西周时期的官府在受理诉讼以后, 双方当事人都应该交纳诉讼费用, 在民事案件中的诉讼费用称为 (  )。

A. 束矢

B. 钧金

C. 傅别

D. 质剂

16. 西周时期审理刑事、民事案件都要将判决内容作成判决书, 在西周铜器资料中, 这种判决书被称为 (  )。

A. 成劾

B. 读鞫

C. 乞鞫

D. 爰书

17. 中国封建法制时代由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阶段是:(  )。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18. 《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 《盗法》 《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 《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 《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19.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下列哪个诸侯国的哪个立法活动?(  )

A. 郑国 铸刑书

B. 晋国 铸刑书

C. 郑国 铸刑鼎

D. 晋国 铸刑鼎

20. 《法经》中下列哪篇规定了“六禁”? (  )

A. 盗法

B. 贼法

C. 杂法

D. 具法

21. 《法经》六篇中相当于近代法典中总则篇的是 (  )。

A. 《囚法》

C. 《杂法》

B. 《贼法》

D. 《具法》

22. 在我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 (  )。

A. 郑国子产

B. 晋国赵鞅

C. 郑国邓析

D. 叔向

23. 郑国子产在公布刑书时, 遭到了贵族阶级的反对, 其中代表人物是:(  )。

A. 驷颛

B. 范宣子

C. 叔向

D. 孔子

24. 郑国的“竹刑”, 是把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这在法律发展史上又是一大进步, 它的著作之人是:(  )。

A. 李悝

B. 子产

C. 商鞅

D. 邓析

25.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制定新法, 秦国在秦孝公时, 商鞅以 (  ) 为蓝本“改法为律”,进行了法制改革。

A. 《法经》

B. “大府之宪”

C. “国律”

D. “刑符”

26. 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商鞅取消郡县制, 实行分封制, 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 商鞅“改法为律”, 突出了法律规范伦理基础

C. 商鞅推行“连坐”制度, 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 商鞅提出“轻罪重刑”, 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27. 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 《周礼》载: “听买卖以质剂。”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 “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 用长券; 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 用短券。”对此,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16. 1. 15) (  )

A. 长券为“质”, 短券为“剂”

B. “质”由买卖双方自制, “剂”由官府制作

C. 契约达成后, 交“质人”专门管理

D. 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28. 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 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 “昔先王议事以制, 不为刑辟, 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 则不忌于上, 并有争心, 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 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义,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不制定法律

B. 不规定刑罚种类

C. 不需要判例法

D. 不公布成文法

29. 春秋时期, 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 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对此,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16. 1. 16) (  )

A. 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B. 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 认为利于其统治

C. 打破了“刑不可知, 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D.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 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30. 战国时期, 各国纷纷制定新法, 韩国制定了 (  )。

A. 《法经》

B. “宪令”

C. “国律”

D. “刑符”

31. 春秋初期, 晋国开始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标志是:(  )。

A. 作“被庐之法”

B. 制定“常法”

C. 制定刑书

D. 铸刑鼎

32.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 提出了“德主刑辅, 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 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多项选择题

1. 周礼以下列何种原则为基础? (  )

A. 亲亲

B. 明德慎罚

C. 以德配天

D. 尊尊

2. 西周时期, 女子若有“七出”规定情形之一的, 谁可以提出休弃 (  )。

A. 丈夫

B. 公公

C. 婆婆

D. 姑嫂

3. 关于“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思想的正确论述是:(  )。

A. 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阶层的基本政治观点

B. 在西周政治生活、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实际的指导作用

C. 该思想是在夏商两代“天讨” “天罚”神权法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

D. 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统治阶层在政治上的成熟

E. 西汉中期以后, 该思想被儒家学派发挥成“德主刑辅, 礼刑并用”的思想与方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法律观念

4. 西周统治者为维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形式, 在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原则与制度有:(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小宗服从大宗, 诸弟服从长兄

C. 西周土地按行政等级分封给各级官吏

D. 国家官吏与各级行政结构的选拔, 采用“任人唯贤”的原则

E. 各级诸侯王、卿大夫、士共同向最高宗子——周天子负责

5. 关于西周时期的“礼”, 论述正确的是: ( )。

A.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B. 西周时期礼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礼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阶段

C. 周礼的性质及其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也是中国早期法制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D. “礼”最早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

E. 周礼在实际上对全社会起着一种法律的调节作用, 完全具备法的性质

6. 关于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的正确论述有:(  )。

A. 从宏观上看, 西周时期的“礼”与“刑”都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

B.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 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

C. “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 “刑”是消极的处罚

D. “礼”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 “刑”是惩恶已然的制裁

E. 凡是“礼”所禁止的行为, 也必然为“刑”所不容, 即“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出礼则入刑”

7. 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有: (  )。

A.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B. 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C.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D. 自首减免

E. 宽严适中

8. 关于“刑罚世轻世重”的正确论述是: ( )。

A. 是西周时期的一条重要刑事政策

B. 是在西周初期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在总结前代政治经验和用刑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C. 是早期奴隶制社会时期刑罚轻重失衡的具体表现

D. 这种主张要求要根据时势的变化、国家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

E. 这种政策后来被融入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对后世各封建帝王用法用刑有很大的影响

9. 西周的诉讼费称为 (  )。

A. 傅别

B. 钧金

C. 束矢

D. 质剂

E. 嘉石

10. 西周关于司法官法律责任的“五过之疵”包括 (  )。

A. 惟官

B. 惟亲

C. 惟货

D. 惟反

E. 惟内

11. 西周“六礼”程序包括 (  )。

A. 问名

B. 纳采

C. 腾嫁

D. 纳征

E. 亲迎

12. 《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 有关《法经》的阶级本质论述正确的是:(  )。

A. 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

B. 维护君主制度

C. 保障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的工具

D. 维持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巩固与发展

E. 维护等级制度

13. 《法经》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 (  )。

A. 维护君主制度

B. 维护等级制度

C. 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D. 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E. 有利于巩固与发展奴隶制社会经济

14.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在变法中都以代表本阶级的思想为指导思想, 各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有:(  )。

A. “不加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

B. “法者, 编著之图籍, 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C. “以德配天”

D. “明德慎罚”

E. “行刑, 重其轻者”

15.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相继变法, 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后推行的新政措施有:(  )。

A. “明法审令”

B. “尽地力之教”

C. “善平籴”

D. 制定《法经》

E. 逐渐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

16.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公布成文法其意义在于 (  )。

A.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

B. 打破了“刑不可知, 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C. 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

D. 也标志着封建法制的建立

E.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17. 春秋时期社会是我国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有:(  )。

A. 井田制的破坏

B. 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

C. 王权旁落, 政权下移

D. 法治取代子礼制

E. 宗法制日益衰落

18. 楚国在春秋时期制定的法律有: (  )。

A. “被庐之法”

B. “常法”

C. “仆区法”

D. 竹刑

E. “茆门法”

19. 关于《法经》的叙述: ①《法经》的作者是燕国李悝; ②《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 ③《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④《杂法》 《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 ⑤《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不正确的有:(  )。

A.①

B.①②④

C.⑤

D.③

20.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奖励耕织;②取消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③实行连坐制度; ④“废井田,开阡陌, 民得买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 晋国文公以后屡制法律, 具体包括下列:(  )。

A. “被庐之法”

B. “常法”

C. 范宣子制定的刑书

D. 将范宣子制定的刑书“宣示下民”

22.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 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司考2014. 1. 56)

A. 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的思想, 以此为指导, 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 形成了当时“礼” “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 秦朝推行法家主张, 但并不排斥礼, 也强调“德主刑辅, 礼刑并用”

C. 唐律“一准乎礼, 而得古今之平”, 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 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D. 宋朝以后, 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者“不可偏废”

名词解释

1. 以德配天

2. 明德慎罚 (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考研真题)

3. 宗法制度

4. 周公制礼

5. 嫡长子继承制

6. “亲亲” “尊尊”

7. “出礼则入刑”

8.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9. 五听 (中国人民大学2010、 2005年考研真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考研真题)

10. 婚姻六礼

11. 三不去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考研真题)

12. “三赦之法”

13. “刑罚世轻世重”

14. “三宥之法”

15. 嘉石之制

16. 违背盟誓

17. 吕刑

18. 群饮

19. “一夫一妻多妾”

20. “眚”“非眚”“惟终”“非终”

21. 宗祧继承制度

22. “同姓不婚”

23.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24. “不孝不友”

25. 九刑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26. “初税亩”

27. 郡县制

28. 竹刑

29. 善平籴

30. 被庐之法

31. 铸刑鼎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32. “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与法”

33. 《法经》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考研真题西北政法大学2014年考研真题)

34. 重其轻者

35. 无为而治 (武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36. 质剂 (复旦大学2013年考研真题)

简答题

1. 简述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2. 如何理解“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这一重要法律原则?

3. 简述西周时期的婚姻继承制度。

4. 简述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变革。

5. 简述“礼之所去, 刑之所取, 出礼则入刑”的含义。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

6. 简述家族主义在中国古代刑法中的表现。

7. 简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和立法活动。

8. 简述春秋时期各国的主要立法活动。

9. 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阶级本质与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考研真题)

10. 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及其原因。

11. 简述《法经》的结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12. 简述《法经》的指导思想、篇章结构及历史地位。

13. 简述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思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论述题

1. 试述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和主要罪名。

2. 试论述西周时期的司法机关及其主要诉讼制度。

3. 试论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

4. 论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5. 试论先秦诸家共同点。 (武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6. 试论中国古代传统的结婚、离婚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

7.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上礼治与刑治主义的关系及主要表现。 (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分析题

1. 据《礼记》记载: “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 分争辩讼, 非礼不决;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 莅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 ; 祭祀鬼神, 非礼不诚不庄。” “夫礼始于冠, 本于婚, 重于丧祭, 尊于朝聘, 和于乡射, 此礼之大体也。”

试根据上述史料记载分析它所反映的问题。

2. 矢贵族案。此案记载于《散氏盘》铭文中,

从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法律问题。

3. 叔向在给子产的信中说: “昔先王议事以制,案件的大意是一个名叫 “矢”的贵族侵扰了另一贵族散氏的地盘, 并且已经造成了损害。有关的官员根据受害者提出的赔偿要求, 判决“矢”应赔偿责任。不为刑辟, 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并有争心, 以征于书, 而徼幸以成之, 弗可为矣……肸 (音西, 叔向名羊舌肸) 闻之: ‘国将亡, 必多制’。”试分析这段话所说明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