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中国经济(最新升级版):畅销5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股市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厦

股市是人为构架的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在我国,股市是由政府主持设立的,因此,在其身上就难以避免地烙上了行政的色彩。行政行为控制市场行为、行政权力垄断市场、使市场行为从属行政行为,这是我国股市与西方股市最大的不同,而这也是导致我国股市长期不甚完善的根本原因。

市场的东西,就应该交给市场去主导,这是经济学者的共识,我国经济学者也为此不停地向政府进言。然而以股市为例,虽然政府对股票的发行监管制度进行了几番改革,一些行政色彩逐渐从股市中褪去,但最重要的上市资格的核准权却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且政府还控制着股票的发行节奏与发行规模,这就表明中国股市仍牢牢的为政府所掌控。

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并不是不行,有的时候行政力量甚至可以为经济保驾护航,但行政对经济的干预最好只处在宏观层面。对经济市场的每个细节多强加干预,妨碍市场规律的正常运行,这其实就在等同于挖市场的根基,因此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在中国股市高歌猛进创造奇迹时,有人却在称“中国股市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了,因为中国股市的根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牢。

不牢靠的根基

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二十几年的新股市,中国股市在这二十几年里表现出很多纰漏和问题,可以说是这些问题的积累,共同酿成了2008年的股灾,而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那么可以想见的是,类似的灾难还会在中国股市中重演。

二十年间,虽然中国股市的问题花样繁多,但追本溯源,大多数问题都出在股市的三大缺陷上,因而想要把问题解决,就要把这三个大坑填满。

第一个大坑:定位错误。

股市是经济行为,那么定位就自然是完成经济交给的任务,什么任务呢?为企业融资,为投资者投资,可是我们中国的股市却不是这么定位的。很多读者可能不了解,我国股市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的。

国企缺少资金,国家拿不出来,怎么办呢?百姓有钱就让百姓掏吧。在这样的目的下,企业千方百计甚至弄虚作假地包装发行上市,市盈率几十倍都能发行,管它企业有没有这么高的价值,上了市再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水电和中交集团这种财务报表并不好看的企业也能够得到上市机会的原因。因为这些是国企,因为它们缺少资金,所以它们需要通过股市来融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上市这已经不再是一种经济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行政行为,在行政天大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人敢对这些公司的上市投反对票。

股市好,高市盈率发行,股市运行不好,降低市盈率也要发行,全然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完全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造成了股票供大于求,拉低股价。一大批的垃圾股票成群结队地挤进了A股市场,上市后则不能从根本上转制,造成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不高,亏损上升。有时候,即便是一些原本不错的企业,也要背上几个垃圾包袱,才能被允许上市,这种带有半强迫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可能就是将原本不错的企业直接拖垮,拖进无尽的深渊,再也爬不出来。

因为立足点本身就是错的,那么可想而知,中国股市根本不可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熟悉股市的读者可以思考一下,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之中,有多少是真正值得投资的?又有多少是没有因为投资价值而单靠行政指令上市的?

大批没有上市条件的公司涌到市场中,直接导致了中国股民只能够抱着投机性心理进入股市,结果往往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投资回报,还要为此付出巨额的投资损失。2001年到2005年的大熊市,就是股市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宗旨所结出的最直接的苦果。至于2009到2011年股市的下跌,很明显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为一些基本上没有投资价值的国企进行大量融资的政治任务则注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个大坑:上市公司不负责任。

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投机色彩比投资色彩重,在强烈投机欲望的打击下,股市基本上是没有良性发展的可能的。而中国股市为什么投机色彩这么强呢?是中国人天生的投机本性吗?不是的!中国股市的投机原因根本在于上市公司的不负责任。

股民投资于股票,目的当然是盈利,在正常的股市中,盈利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股票升值赚取差价,其二则是获得上市公司的分红。

在世界上最成熟的美国股市里,上市公司分红是家常便饭,只要经营状况好,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向股东派发红利,分红最多的公司甚至可以让股东年股息收益达到50%以上,这就给了美国股民长久持有股票的理由和信心。但事情到了中国这里却发生了变化,在中国股市里,能够主动分红的企业凤毛麟角,而即便是有些公司“良心发现”对股东派发红利,派发额一般也不会超过10%,大多数不过是以2%、3%来应付差事,这样的分红跟没分有什么区别!

把钱都捂在自己的口袋里,这是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常态,因而股东想要从它们身上赚钱,唯一的办法就是赚取买入卖出的差价,在这种情况下,不投机又能怎么办呢?

第三个大坑:股权分置。

在成熟的股市中,只要是公司进入股市,就没有所谓能否流通的问题,任何人手中的股票都一样,都可以任意卖出。但我们中国股市却不是这样,中国股市长期存在大量非流通股,非流通股的持有成本与流通股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我国股市投资人之间巨大的不平等存在。

2005年起,我国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从股改的这一刻起,中国股市理论上进入了全流通时代。为什么要说理论上呢?原因是股改之后,股票发行应该实行全流通,但是中国却仍实行似股权分置时代的发行机制,又制造了更多更大的大小非。

当2007年亚洲最赚钱公司中石油上市时,股民寄希望于其带领股市上扬。然而,中石油的上市却带来了股灾:中石油总股本1830亿股,除去在香港上市的210亿股,A股有1620亿股,若全流通发行,即使全国人民来平均,每人也可买100余股,股价必定不会偏高,从其“亚洲最赚钱公司”的投资价值出发,一波上涨几乎是必然,从而可以预期其带动中国股市的上扬。

但是,事实究竟如何呢?中石油是带着融资的目的来的,股价越高越好,中石油首次仅发行40亿股,马上使其成了稀缺资源,上市发行定价16.7元,当日开盘价48.60元,而当时中石油在香港的股价只10多元,还不考虑汇率因素。中国石油A股总股本可有1620亿之巨啊,剩下的都成了大小非。

随着大小非的解禁,股票越来越多,股价也就越来越便宜。中石油也从上市的48.60元下跌至最低的7.66元。而中石油的市值却达到了3820亿的天文数字,凭借上市首日163.2%的涨幅,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和中国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股。可以说中石油价值的爆棚,完全是以牺牲投资者利益来实现的。

股市的设立,本就不是从经济层面考虑的,在运行的体制中,也有大量非经济的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中国股市违背经济规律的发展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而有句话叫“棍棒打不死经济规律”,一切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最终必将受到经济的惩罚。

知识链接

大小非:“大小非”的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我国股改的基本模式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2,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0股送2股。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则获得了流通权。

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压力大,于是监管部门又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24个月后,可流通10%; 36个月后,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被称为“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称为“小非”。

“大小非”解禁之后,市场认为股东应该会抛出股票来套现,这就是减持,在这种情况下,“大小非”解禁股价应该会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是如果在“大小非”解禁之后,解禁的股份没有立刻抛出来,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这时候该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股价就可能会上扬。

“大小非”解禁之后,最大的“庄家”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而不是传统上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