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小小MUFANT,大大科幻史
春风吹,战鼓擂,这年头谁惧谁。一句呆梨(意大利)语都不会说的小编就这么扛着包袱跑去了都灵。不为别的,听说那里有一座叫Mufant的科幻博物馆。
初见大门,破烂不堪,哪儿有一丁点儿博物馆的影子?这么一架长得像战机似的的玩意儿就想把我打发了?不过妈妈说:“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咱们先进去看看一探究竟。
刚上二楼便被琳琅满目的展品闪瞎了眼。星际迷航到漫威DC,阿西莫夫到菲利普·迪克,还有古早的美国初版、原版科幻惊奇杂志藏品,应有尽有。对幻迷来说,可谓是老鼠掉进米缸,开心得找不着北。
从美国电气工程师雨果·根斯巴克创办世界上第一本科幻杂志开始,科幻/奇幻小说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翻看那个年代的杂志、小说,小编发现“PULP”这个词——电影《低俗小说》(Pulp Fiction)所用的“Pulp”——出现极为频繁。在那个年代,科幻还是一种“低俗”读物,无利可图的出版商自然不会在这样一种快餐消费上花费太多,于是“Pulp”便成了制造廉价消费品的不二之选。Pulp本意为纸浆,指圆木纤维中最粗糙的部分,用它做的纸,韧性差,易透字,还很难漂白。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低廉,俯拾即是,于是半个世纪前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赫伯特的《沙丘》都是带着Pulp的木屑味儿问世的。今天,初版的《血钱博士》松脆的纸页已经变成了深姜黄色,据说它们新出印厂时就已经不是白色了。图中这一系列的早期SF杂志也是如此,感觉稍微翻看便会破碎成灰,极难保存。
1956年,阿瑟·克拉克的经典小说《城市与群星》在英国问世,2018年《城市与群星》中文精装版在中国出版。跨越六十二年的幻想,不知道老爷子看到这两版不同的封面会露出什么样的笑容呢?小编是两种都很喜欢,不过初版咱就看看,新版大家记得买买买哦(还附赠封面海报哟)!
《城市与群星》中文精装版
都灵这座城市充满了古欧洲的艺术气息,在科幻历史博物馆里,几百年前的都灵人对未来世界的我们作了一番想象:21世纪的北京高楼林立,漫天飞艇。而都灵会像威尼斯那样,被海水淹没,古老的建筑浸泡在水中,群众们划着贡多拉出行游玩,站在船头彬彬有礼地互相问候一句“Ciao”,而小编此时则应坐在船里参观被水淹了一半的博物馆,一边感叹科幻的神奇,一边忧心日益上涨的海平面。虽然这一切目前看来如此天马行空,但不知道未来世界会不会真的应验这些幻想,就像我们一步一步应验凡尔纳的异想天开一样。
这里不光有科幻杂志书籍的发展史,还有各类科幻电视剧、电影的收藏。比如从1964年开始至今的《星际迷航》系列剧照、手办和服装。还有《星球大战》里的角色模型,初版的《弗兰肯斯坦》,以及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玩具。甚至还有能带我们穿越时空的《奇异博士》的电话亭,小编非常想进去一试,过去或者未来,选哪个好呢?
最后,在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博物馆里,我们大笔一挥留下了《科幻世界》的大名。带着呆梨科幻爱好者们的祝福和对世界科幻发展的期盼,小编踏上了回成都的飞机。衷心希望,这群热爱科幻的人有一天能带着这些承载了科幻历史的藏品来到中国,来到成都,向更多的幻迷展示这些来之不易的无价之宝,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科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