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发展
我们已经谈过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现实主义之间的俄国现代主义实验(将在第四章深入探讨)。但是和其他东欧国家一样,在东欧有两股力量形成了非常紧张的局势,一方面是期望设计向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是试图通过结合本土和民间的工艺美术传统界定民族身份。在波兰,这种紧张局势再次出现,这与1925年波兰在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上的展示有关,克拉科夫工作室(Cracow Workshops)关于定位工艺和实用美术的观点被进步派别视为脱离了现代的20世纪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华沙成为前卫派的中心,那里的许多设计师都曾在欧洲各地学习,包括奥地利、德国和俄国。波兰进步艺术家了解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的观点,于1924年组成布罗克(Blok),并出版同名杂志。像几年前在俄国曾经发生的一样,布罗克仅维持了两年就因观点不同而逐渐分裂,在争论中提出,自律的艺术创造力和抽象形式凭借自身力量成为社会和文化变革的代言人,以此来反对用现代形式套用批量生产技术的可能性。其中一些持更实用性观念的成员于1926年组建了现状社(Praesens),这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团体,聚集在同名期刊的周围。和遍布欧洲的现代主义同行一样,他们认为建筑是社会和美学革命的基础。然而,同样也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现代主义方案得以执行的机会受到主流经济环境的限制。虽然在工人阶层住房上有许多可喜的经验,但主要成就仍然局限在富人的宅邸和公寓上[图35,图36],正如在1930年代表现出来的,出现了从较为“国际化的”趋势向结合本土和地域思考的现代主义精神转移的倾向。
图35 阿道夫·聚斯科-伯胡斯(Adolf Syszko-Bohusz)和安德列·普罗纳兹科(Andrej Pronaszko)
会客室家具,总统城堡,维斯瓦(Wisła),1930年
根据当时进步和传统派别之间的论争,在办公室委托项目中采用强调现代的美学在波兰建筑和设计报刊上掀起一片哗然。在波兰家具生产中大胆地使用镀铬钢管标明了现状社在前卫派中的影响。然而,这样的现代主义设计从未进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正如1930年代展现出来的那样,现代主义事业将变得更加沉默。
图36 阿道夫·聚斯科-伯胡斯和安德列·普罗纳兹科
门厅和衣帽间家具,总统城堡,维斯瓦,1930年
和图35一样,这幅插图也是《建筑建造》(Architektura Budownikcwo)杂志中的特写。然而,弯曲的木制桌子和外衣存放处却不像会客室家具那样坚持现代性,或许显示出更保守的聚斯科-伯胡斯比他的合作伙伴现状社成员普罗纳兹科具有更强的设计个性。
东欧的教育机构和德国的包豪斯一样,也是传播现代主义的重要载体。比如,在俄国,构成主义者们构想出了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Vkhutemas),它成立于1920年,秉承构成主义观点,密切结合文化复兴的愿望,成为培养工业艺术家的重要推动力;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Warsaw Polytechnic),也在设计领域大力提倡新精神。在其他地方还有其他教育机构持现代化的教育哲学,比如1928年成立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实用美术学校,约瑟夫·维德拉(Josef Vydra)任校长,该校强调建筑、实用美术和工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关系,宗旨在于现代化和提高民用产品的标准。然而,就像许多年前的德国,1930年代末,高压的政治气候迫使学校于1939年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