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郑一嫂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梦中回乡(一)

丑时初刻,夜黑如漆,万籁俱寂。

南园在灯火辉煌、丝竹琴音、喧嚣躁动中渐渐安静下来。

大通铺上,略显拥挤。

白日里,在挨梅娘打时,小小的香菇常常学着别的小姑娘的样子,把自己蜷缩成小小一团,不停地扭动着身子,显得很痛苦的样子。

香菇的性格里有坚强,更有韧性,用现代汉语描述那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日,香菇看到一个人,臂膀宽阔,青春洋溢,似曾相识,到底是谁呢?

在记忆里寻寻觅觅,寻找着,香菇就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故乡是一个叫石咀的小渔村。

香菇的家并不住在岸上,她是名副其实的疍家人,终年居住在浮屋之中。

疍民的地位都不及农民,上岸不能穿鞋,否则就要招到人们的嘲笑;没有机会读书,没有资格科举,岸上居民即使光棍也不会娶一个疍家女人。

在故乡破旧小船里,那里曾是自己的家,有父亲、有母亲、有姐姐石秀菇,还有温暖。

姐姐秀姑比香菇大六岁,灰色剪水眸子镶嵌在姐妹俩的眼中,甚美。

海里的小螃蟹、小螺、小虾、小贝壳,是父亲给她最好的玩具,好不自在!

为了多赚一些钱养家糊口,父亲会做一些海上零工。

每当季风结束,便会有一些严格武装的商船在新会附近的避风岛礁驻留,十分神秘。听父亲说,这些船是从东印度来做生意的。

每当这时候,父亲便会去帮着搬运货物,赚取一些生活零用钱。

有一次,父亲做完零工回来欣喜若狂。

香菇看到父亲怀里揣了一包东西:他小心翼翼打开,绿色轻薄质地的布包里,包着的是一些黑色的硬圆团,棉布上有一个黑色的字,香菇不认识,但是里面的东西,父亲管它们叫“福寿膏”,视若珍宝。

父亲美美地吸上一口,做起了春秋大梦。

这一幕,香菇永远铭记。

父亲彻底变了。木讷而贪婪,对周遭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的木讷,和见到一点点值钱的东西就放光的贪婪。

在自己记事起,母亲就患了重病。

故乡里的那日,灼热而生动的阳光下,一艘小艇沿着“街道”缓缓驶入香菇在海上的村庄,船上是周飞鸿医生,香菇认识他。

周医生每次来到村里,都会踏上了自己家的船坞。

原本还在水里和男孩子们嬉戏玩耍,为了争夺一块“小领地”,那水仗正打得酣畅淋漓,一看到周医生到来,香菇便急忙一个机灵翻身,上了船板。

小小的姑娘,头上还滴拉着海水,一丝不挂,赤条条地、紧紧地跟在周医生的身后,寸步不离,可爱,纯粹。

在这位周医生眼神中,香菇能够读出母亲的病况,她心有牵挂。

在香菇的眼中,周医生的到来,能给家中带来希望,带来生气,他的笑容仿若家中的太阳。

周家世代为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声名赫赫,周飞鸿医生的祖父周高寿,至今仍然在太医院为官。

周飞鸿是这个医学世家的新一代传人。

周飞鸿大夫不足弱冠之龄,年少而有为,人品医术极佳,精干中藏着儒雅的气息,冈州古城的达官贵人登门求医,络绎不绝,但他仍旧不忘医之本色,救苦扶贫。

只见他把手搭在母亲细弱的手腕之上,凝思片刻,对着父亲说道:“准备后事吧。”

“是要死了吗?”父亲木讷而眼神空洞地问道。

“还能拖些日子。离开人世间,她就解脱了。”周医生言简意赅。

看周医生要走,本就焦急的香菇急忙纵身一跃,就从浮屋里走出来,径直跳到了周医生来时乘坐的小渔船上。

石香菇不甘心,她要向周医生问明白。

不知道如何表达,香菇一双灰眸大眼直直地看向周飞鸿,满眼问号。

面对着自己充满疑问的双眼,周医生蹲下身来,视线与香菇齐平。

摸着香菇的小脑袋,微笑而又略带无奈说道:“过几日,到我的药铺来,我配些汤药,为你的母亲煎好服下,能减轻你母亲的痛苦。”

听到周医生的嘱咐,自己的小手指互相揉捏着,点了点头。

周医生离开后,浮屋里不断透进来湿冷的海风,一无所有,家徒四壁。

父亲的无神的双眼间或一轮,盯住了香菇和姐姐秀姑,家中唯一值钱的物件——两个姑娘。

属于香菇和姐姐的噩梦真正开始了。

被父亲裹挟着,香菇和姐姐来到石咀古街上的丰庆成当铺。

父亲对着丰庆成当铺的掌柜刘庆成谄媚地笑着,点头哈腰流哈喇子。

“想通了?就说么,要趁早,还能有个好价钱。”说着这话,丰庆成的主人一刻也不停地端详着秀姑和香菇,看得那么刻意和不加掩饰。

他注意到了姐妹俩的灰色剪水眸子:“生得这么美”

“带进里屋验验货吧。”

当铺后院,屋内,太师椅上坐着一个老妇人。那位老妇人对香菇和秀姑做了让她们难堪的检查。

最终,老妇人冲着刘庆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父亲仍然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