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忽视的鼻和口腔:嗅、尝、嚼与肠道密切相关
你知道吗?嗅觉、味道与咀嚼紧密相关。如果嗅觉不灵敏,就闻不出食物的美味;如果咀嚼不充分,味蕾就不活跃。
嗅觉不好,吃什么都不香
细胞需要能量,为了保证细胞能正常工作,我们必须摄取食物中的能量。这个说法不能说服美食家,如果将吃饭单纯地看作维持生命的方式,未免也太可悲了。但从根本上来说,吃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动力。
然而,谁来告诉我们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该买?买什么更好呢?当然是我们的感官。
生活中,大多数人依靠眼睛购买食物。而在地中海沿岸,人们更多依靠触觉和嗅觉选购食物。虽然最终指令由大脑发出,但在做决定之前,大脑需要依靠感官收集信息,我们才知道哪个食材最新鲜。在法国,小学老师会教授如何挑选食材,小朋友通过观、尝、嗅、摸学习选购食材。这种嗅和摸的方式,可以判断这些蔬菜有没有变质、是否成熟。拿番茄来说,判断它是否成熟,一是靠气味,二靠味道。我们舌头上有大约10000个味蕾会帮我们做出正确判断。人的味蕾比任何动物都要多。比如,看起来有点挑剔的猫,只有约500个味蕾,这意味着块茎类的蔬菜、菌类、谷物等,对于猫来说味同嚼蜡。猫作为肉食动物,只要肉好,其他就不重要了。虽然猫的味觉受限,却有极其灵敏的嗅觉,要是把有点腐坏的食物放在它面前,它会不停地揉搓鼻子,然后迅速跑开。如果人们多使用嗅觉,就能避免一些拉肚子的情况。比如,您用力嗅一下略微变质的贻贝、牡蛎或是死鱼,就能发现它们腐败的信号。
气味和味道是紧密相连的。在感冒的时候,您一定深有体会,即便再美味的食物,也没有食欲。我们往往认为这是身体虚弱导致的胃口不佳,实际上是鼻涕堵住了鼻子,妨碍了嗅觉,尝出的味道不佳。或者您试试在吃饭时捏住鼻子,再美味的食物也勾不起食欲。
味蕾是如何工作的呢?您必须尽可能长时间咀嚼食物才可能激发味蕾。只嚼两下就吞咽?这可不行,因为时间太短,还不足以激活味蕾。只有味蕾变得活跃,我们才能真正品尝到味道,还会有惊喜的事情发生——大脑会释放令人快乐的多巴胺、放松的血清素,以及让人感觉轻松的阿片肽。这类神经递质素不仅会让人全身放松,还会产生饱腹感。
可惜味蕾太容易上当了。某种食物看似对健康有益,尝起来也不错,大脑就会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些工业生产出来的食品,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甚至还有种怪味儿,通过使用人工添加剂——也就是俗称的香精,就会变得美味可口。
几十年来,添加剂几乎成为食品加工厂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添加剂,这个时代的很多食品就不会出现在餐桌上。这类食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入口时香气四溢,稍加咀嚼便寡淡无味,细细品味甚至让人想吐。而那些真正对身体有益的食材,是不怕咀嚼的。
味道不是只有酸甜苦咸那么简单,它还可以通过味蕾向消化道传递信号。比如吃甜食时,甜味儿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糖分,降低血糖。需要提醒减肥朋友,当胰岛素工作时候,不会消耗脂肪,因为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会抑制脂肪代谢。毕竟糖类富含能量,易于分解,只要糖分存在,跑去代谢脂肪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在两餐之间食用甜食,会影响糖类和脂肪的平衡。
同时味蕾也会把味道报告给消化系统,以便让它提前准备。请您想象一下:我们正在食用草莓味儿的酸奶,没有真正的草莓,这时味蕾向消化系统报告发现“草莓”,肠胃的“工人们”急忙准备处理草莓要用的“工具”。“工具”都已备齐,却迟迟没有等来草莓,“工人们”败兴而归。这种“报假警”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白跑的“工人们”,回去之后肯定要郁闷一段时间,之后也不那么情愿来了。多喊几次“草莓来了”,下次草莓真的来了,也许“工人们”反而不会来了!
味蕾会把味道报告给消化系统,以便让它提前准备。
小贴示:请您下次选择食物时站在味蕾的角度上想一想,这样不仅会享受到食物带来的乐趣,更对健康有帮助。
要想消化好,牙齿不能偷懒
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也是您能主动参与的重要一步,可见咀嚼对消化的重要性。口腔的消化过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唾液的分泌,二是我们可干预的咀嚼过程。
我们不用吃东西,口中就会自动分泌唾液。即使嘴里没有东西,大脑也可以控制唾液的分泌,比如看到美食会流口水,甚至一想到美食,也会自动分泌唾液。
唾液分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条件反射分泌的唾液,我们暂且称它为口水。当食用甜味或辛辣的食物时,会刺激它分泌来平衡味道。
另一类是条件反射引起的唾液分泌,这类唾液只有在主动咀嚼时才会产生。如果缺少唾液的润滑,想把食物吞入食管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消化道的聪明之处。有人可能会说,喝一点饮料,照样能冲下去,根本无须费力咀嚼。您再往下阅读,就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胃要遭殃了。
另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还可以帮助消化碳水化合物。处理碳水化合物的工作在口腔中就已经开始了。
您可以尝试一下,一口老面包至少咀嚼30次。在咀嚼的过程中,您会发现面包慢慢变甜。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我们因此品尝到甜味。
充分咀嚼的作用不仅限于此,通过咀嚼可以把食物磨成小块,保证接下来的消化过程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带来强烈的味觉体验。这种由咀嚼带来的美味,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饱腹感,我们不需要把胃塞满就能感到满足。通过咀嚼,我们可以享受一顿没有腹胀和疲劳感的美味。
有研究表明,习惯充分咀嚼的人,摄入的热量相对较少,该研究记录了体重正常者和超重者两类人群的饮食习惯。结果发现,超重者每口食用的食物并不比体重正常者多,但他们吃饭时狼吞虎咽,咀嚼次数少,吃饭的时间更短。该研究表明,充分咀嚼可以减少摄入11.9%的热量。正常人每天摄入约2000卡路里,如果不充分咀嚼,每天就会多摄入238卡路里,一年下来累计下来就是86870卡路里,十分惊人。把这些热量换算成脂肪,相当于10千克。当然,由于压力、运动习惯以及代谢速率等不同,这个数值也会有所波动。
充分咀嚼可以抑制血液中的食欲刺激素的分泌——简单来说,就是不容易饿。咀嚼时,血液中抑制食欲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上升,这两种激素都有抑制食欲的作用。
咀嚼不仅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还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思维效率。进行肠道手术后,咀嚼还能促进肠道恢复。肠道手术后常见的肠梗阻,可以通过好好咀嚼来预防。咀嚼对于食物的消化、转化,以及大脑的血液循环都有积极作用。
既然咀嚼如此重要,为什么很少有人重视呢?我们都知道这句老话“嚼得烂,好消化”,我还记得外婆在餐桌前的教诲,“一口饭要嚼32下!”这个习惯是由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1809—1898)提出的,他认为人有32颗牙齿,每口食物要咀嚼32次。F.X.迈尔医生(1875—1965)将咀嚼训练引入了日常治疗中,以帮助患病的肠道恢复往日的活力。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知识如今却被我们淡忘了呢?
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方法越简单越受欢迎。咀嚼是既简单又改善消化的方式。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高效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细嚼慢咽,实在太耗时了!于是候诊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有时间在医院候诊,却没时间好好咀嚼,而等待的结果无非就是服药或打针。新型的快餐更是改变了饮食文化,健康的咀嚼习惯逐渐被人们淡忘。
吃饭时间越来越短,吃得越来越快,而吃下的食物越来越多。细嚼慢咽地享受食物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在速食时代,越来越多的香精让回归天然饮食变得更加困难。添加了香精的食品经不起细细咀嚼,只要多嚼一会儿,美味就会消失。这样看来,速食是有原因的,毕竟要在味蕾反应之前把它咽下去。
小贴示:细嚼慢咽肯定会延长吃饭时间,但没必要像慢镜头那样缓慢地咀嚼。您还在吃开胃菜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吃上饭后甜点了,那以后可没人请您去做客了。您不必那样慢慢嚼,可以嚼得稍微快一点,重要的是咀嚼的次数。
霍尔斯·弗莱彻的故事
在大约一百年以前,霍尔斯·弗莱彻曾通过细嚼慢咽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他还将这种健康的方式推荐给更多的人,看了他的故事,您会更想细嚼品味食物。
霍尔斯·弗莱彻于1849年出生在美国,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奶酪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优渥的生活让他变得越来越胖,在48岁时,身高164厘米的霍尔斯·弗莱彻体重足有98.6千克,腰围竟有155厘米。他常常感到精神不佳、疲惫乏力、心悸,关节也深受痛风的折磨。他意识到身体不能继续这样糟糕下去,他开始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向他建议道:“你应该多跑跑步,吃饭时多咀嚼。”1897年6月,弗莱彻开始尝试:每一口饭都细细咀嚼,待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再下咽。
这个小小的尝试给他带来了巨大改变。1897年的10月,他的体重从98.6千克下降至73.7千克,腰围由原来的155厘米缩减至95厘米。在实践期间,弗莱彻每口食物都会嚼30下,平均每餐咀嚼2500下,用餐时间约为30分钟。每餐以鱼、肉为主,辅以土豆和蔬菜,面包和黄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两餐之间,他只喝水。
几周前,他还在为自己疲惫的消化道担心,他的排便没有规律。而细嚼慢咽后,他的便便每天准时“出货”,而且完全没有怪味。
坚持了短短4个月,弗莱彻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感觉到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十足,关节也不痛了,一天骑行150千米也不会感觉疲惫。
霍尔斯·弗莱彻将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出版成书,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还远赴欧洲宣传自己的健康理念。他先是在威尼斯大学为自己成功瘦身找到了理论基础,然后又被时任英国心理学会主席的爵士麦克·弗斯特教授邀请到剑桥大学协助研究,在剑桥大学他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后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罗素·奇滕登教授对他进行了健康检测,发现弗莱彻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相当于20多岁勤于锻炼的大学生。
弗莱彻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知名人士,比如著名作家厄普顿·辛克莱、亨利·詹姆斯以及马克·吐温和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