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刻分析,他指出:“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志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定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 ‘失语’ 、教材中 ‘失踪’ 、论坛上 ‘失声’ 。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1]这里既对在一些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现象提出了批评,又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内部原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本身)做了反思,实际上涉及了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尊和理论自信,同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的关系。只有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比较优势,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和理论自信;而只有自觉反思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和理论自信,所谓只有“理直”,才能“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