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3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众所周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经济增长奇迹,1978—2014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96%,2014年的GDP总量相当于1978年的174倍[1]。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逐步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增长质量的新阶段,但无论是大部分国际组织,还是国内学者,无论对GDP的理解和计算是按照汇率法,还是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法,或是麦迪逊的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法,只要2011—2030年中国经济能够仍然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那么2030年中国的GDP总量会达到19.2万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GDP将会在2030年超过1.8万美元[2],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来看,中国将从以工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特别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2011年就有学者做出预测:2015—2016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将全面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第三产业将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比重将达到62.37%,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将维持在5.05%和32.58%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到2030年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部门,届时中国将有51.8%的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工作,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下降至31.6%和16.6%[3]。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将直接激发2030年的中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会服务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事业和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提升。
从国民收入与分配来看,中国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元,这两个数字到2014年分别增长至29381.0元和9892.0元[4],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收入倍增计划”,我们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可以达到60000元和近1000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可达到25000元和60000元。此外,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降低到2013年的35.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由67.7%下降至37.7%[5],结合已有的速度,我们预计203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会继续下降至25%和30%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意味着未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意味着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城乡居民将会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产生更大的需求,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收入用于公共服务的消费。
从就业情况来分析,除了曾经提及的劳动力在三个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之外,就业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2014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3.93亿人,占总就业人口50.9%,乡村就业人口为3.79亿人,占49.1%[6],城镇就业人口首次超过乡村。考虑到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就业人口比例必然上升,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会超过乡村农业就业人口,达到总人口的65%以上。如果按照8.5亿就业人口来计算,城镇就业人口将达到5.5亿人,乡村就业人口为3亿人,比例降至35%。此外,2014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7],估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为1100万人,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6%~3.9%。就业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将会为公共服务行业提供较为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这些就业人口分布的情况也将影响着未来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和领域。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摘要.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1.
[2]李善同,刘云中,等.2030年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7;胡鞍钢,鄢一龙,魏星.2030年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2.
[3]胡鞍钢,鄢一龙,魏星.2030年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摘要.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6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5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