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变迁的框架
在当前,传统制造业已先行占据长三角地区发展资源,且传统制造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就业发挥主导作用。因此,长三角地区应制定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合理变迁思路和路径,以处理好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与传统产业调整改造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长三角地区渐进有序地从制造业承接主导变迁为新兴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
(一)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变迁思路
国外学者Osaka(2002)在分析我国台湾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时,将纺织工业看成既是传统产业又是独立于一般传统产业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认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Lexington(2002)在论述国家新经济发展策略时特别指出,在目前解决就业这一基本问题时,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的作用。Dallas(2002)在研究我国特别是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时,认为我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问题上,应借助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学者辜胜阻(2003)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发展高新技术需要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两大方向,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我国更需要把传统产业高新化放在首位。厉以宁(2005)从对印度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出发,认为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如果不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将始终很有限。
目前理论界关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二者之间关系的观点主要归纳为3种:(1)“坚守—慢步”;(2)“放弃—跨越”;(3)“协调发展”。“坚守—慢步”论认为,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上应该坚守传统产业,慢步发展新兴产业;“放弃—跨越”论认为,新兴高科技产业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应该重点发展,即放弃传统产业,在新兴高科技产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协调发展”论认为,传统产业是基础,新兴产业是导向,两者应该相互交融、协调发展。本研究认为,“坚守—慢步”论忽视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和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放弃—跨越”论忽视了传统产业的作用。因此,长三角地区在从承接制造业向发展新兴产业的变迁过程中,应坚持“协同发展”原则,即承接制造业是基础,新兴产业是导向,两者应该相互交融、协调发展。因为,在现阶段,长三角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制造业面大量广,基础雄厚,应用前景广阔,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的变迁路径
长三角地区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的变迁过程中,应该立足制造业实情和长三角的资源禀赋优势,选择合适的变迁路径。首先,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分析,对部分能够进行产业升级的产业采取高新技术化路径;对不能够进行产业升级但是能够为新兴产业提供配套的产业实施产业配套路径;对既不能进行产业升级又无法为新兴产业配套的产业应采取有序退出路径,推进这些行业的要素重组,从而为新兴产业服务。其次,长三角还应充分挖掘科教资源优势,推进长三角科教资源创新创业,从而形成新兴产业,见图2—37所示。
图2—37 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变迁路径
1.高新技术化路径
即在现有制造业基础上,升级转型并激发培育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通过技术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传统产业也可以转变成为新兴产业(熊勇清,2011)。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有带动作用,从而促进一部分制造业革新、嬗变,并进一步孕育、催生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新技术,而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的渗透必然对传统制造业产生革新、嬗变、改造和提升作用,同时传统制造业也会不断吸纳新技术,主动转型。例如,钢铁行业的高新技术化,孕育、催生了新材料产业;传统物流业的信息化,孕育、催生了现代物流产业。
传统制造业通过“高新技术化”,能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转型成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通过对高新技术进行融合吸收,用高新技术设备代替原有关键设备,提高传统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增强技术含量,通过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等多种形式,能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并使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转型成为新兴产业。因此,长三角地区可以对已经承接的制造业进行高新技术化的改造升级,使其转型为新兴产业。
2.新兴产业配套路径
首先,新兴产业的形成需要传统产业予以配套,其发展离不开国内价值链的支撑。其次,纵观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新兴产业的发展通常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交互融合、相伴相生。新兴产业的发展通常离不开一些已有传统产业所奠定的基础。同时传统产业可以与新兴产业互补匹配,形成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从而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或原产业的边界处融合、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跨产业融合特征,其新兴性质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和生产环节,也体现在应用领域,即除研发、制造外,还包括市场安装运行中的技术支撑与售后服务。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许多跨国大企业都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关联拓展,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关联服务等许多环节,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呈现跨国、跨地区多点分布的特征。因此,部分具有延伸产业的制造业,可以与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链。故而,长三角地区在制造业承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地区产业规划,承接那些能够与新兴产业配套的制造业,以形成地区的新兴产业体系,而不应一刀切地停止传统产业的承接。
3.“有序退出”淘汰路径
一些落后的传统产业,如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已不适应现有经济发展模式,既不能够通过高新技术化改造成新兴产业,也不能与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链,并且存在较高的资源环境消耗。我们可以依据国家政策,对这些产业采取有序退出策略(熊勇清,2011),即对现有资源进行清算,破旧立新。部分资源要素可以通过投资、金融中介等多种形式实现“要素重组”,投入到新兴产业领域。
4.科教资源产业化路径
由调查可知,新兴产业具有知识密集特征,需要新兴技术的产业化。长三角地区位居全国经济、科技的前沿地带,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具有较好的科教优势。因此,长三角地区可以促进科教优势的产业化,从而形成新兴产业。例如,南京为激发创业活力,出台了“科技九条”,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规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规定凡是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其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
(三)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变迁的驱动力
新兴产业属于“高、精、尖”行业,具有技术与人力资本密集特征,该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家具有较高的创新愿景和创新投入,且需要企业家承担较高的创新风险。由于制造业承接不需要企业采取突破性创新,仅需要企业具有加工制造能力或进行本土化改进创新,风险较低,因此,受短期利益的诱惑,长三角许多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存有较高的“惰性”,即满足于制造业的承接。然而,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技术、市场预测鉴别力,并能将新技术及时产业化的企业,极有可能取得商业成功,成功地实现创新创业,从而成为行业领先者。当然,从承接制造业向新兴产业的变迁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此可见,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变迁的驱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以及政府的规划扶持和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