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采桑子(第5首)
重阳 1929年10月
古代诗人曾吟咏“老人”和“重阳节”。作者虽然会联想到这些,却放弃了,把人们引导到作为革命者的新的伤感世界里。秋天和菊花,这些都引起作者的思索。尽管把自己的寂寞放在对大自然的凝视中,但心境是明朗的。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
[采桑子]44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四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显得有韵律,但这不是规则的要求,而是作者的技巧。
[“人生易老”一句]毛泽东当时虚岁37,再过一个月将满36周岁。白居易的诗中有“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白鹭》)的句子,诗人当时也不到40岁。作者大概把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情绪记在了心上。李贺这句诗将在后面叙述。“天”为什么难老?因为它是无情的。天的无情是因为人们尽管依恋时光,但季节依然不断变化,而且与人的回忆无关,过去了的季节又要转回来。
[岁岁]每岁,每年。初唐诗人刘庭芝(651—680?)有著名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还令人想起给刘以影响的初唐诗人卢照邻的诗:“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的节日。9是阳数,“重阳”是说月和日的阳数重复。“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山。作为菊花节,还要喝菊花酒。这些活动都有驱邪的意思。
[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来了。重复第一句的重阳,这是诗的蝉联体或蛛丝法的技巧。后阕写春光也是如此。
[战地]据说,第三次进军的出发点是寻乌,作者因病留下来的也该是那里。不过,对作者来说,恐怕任何一块土地都是战场。
[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九日龙山饮》)。李白的诗可能指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而毛泽东一定是说盛开的菊花,秋天的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长安古意》)的句子,歌咏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围缭绕的情景。
[分外]现代汉语,格外,非常。
[劲]力量充沛。
[似]如,像。
[春光]春天的景色。
[胜似]胜过,优越。这种情况下的“似”表示比较,相当于文言的“於”,如“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早期的白话文章常用“似”,像“三个孩子一个强似一个”[83]。
[江天]江河上的天空。
[万里霜]一望无际的下霜秋景。
诗词大意
天不具备像人那样的生命,因此不会衰老,但人的生命是容易老的。每年一次的重阳节,今年又来了。我也感到了时间的流逝。今年的重阳,从根据地出击,在战地迎击了敌人,战场的菊花特别香。
一年一度的秋风劲吹着,与春天的景色完全不同。在我看来,比起春天,眼前的景色更为迷人。看,流动的大江上晴空万里,广阔无边。在大地上不是能清楚地看到万里之外霜天的秋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