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圣经贤传,不迷信盲从
儒门诸经传,为中国政教之所出,亦即中国正统文化之代表也。唐颁《正义》,学者习之,一字一句,尊如神圣,罔敢或疑,俨然宗教化矣。惟有宋诸儒则不然,有疑之者,有改之者。陆游尝云:“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点《诗》之《序》,不难于改经,况传注乎?”此真我国学术思想史上之一大狂飙也。有清诸儒,从事朴学,谓宋儒轻毁经言,厚加诋諆。然吾人由学术贵创造自由一点观之,宋儒治经,宗义理,尊心得,除偶像之陈迹,启人类之自觉,多所发明,实非无功。惟删窜旧本,辄改正文为过耳。桑提耶那之言曰:“怀疑主义有一种清心作用,可以保持学者心灵的贞操,使勿轻从古人。”宋儒不迷信盲从谓能保持其心灵之贞操矣。
1.《易》。欧阳修排《系辞》,并以《河图》《洛书》为怪妄;陆希声亦病《爻辞》之不类,辄欲去取;赵汝楳疑《说卦》《序卦》《杂卦》皆为汉儒所窜入,以《系辞》为夫子之门人所记;叶適亦疑《十翼》非孔子作。此疑《易》者也。至于改《易》者,则于冯椅《厚斋易学》,李过《西溪易说》及赵汝楳《周易辑闻》诸书见之。
2.《诗》。欧阳修著《毛诗本义》,多易《诗序》意;又谓各诗所系类例不一,未可尽从。苏辙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晁说之亦黜《诗序》,谓萧统以为子夏作,韩愈以五事疑其非。杨简据《后汉书》之说,以《小序》为出自卫宏,不足深信。郑樵始废《序》言《诗》,朱熹亦削《序》而著《诗集传》。程大昌不惟辨大小《序》,又论古有《二南》而无《国风》,《国风》之名出于左、荀,《豳诗》非《七月》。此疑诗者也。至于改诗者,则于苏辙《诗集传》,郑樵《诗传》《诗辨妄》,陈鹏飞《诗解》及王柏《诗疑》诸书见之。
3.《书》。苏轼讥《书》,谓羲和旷职,为贰于羿而忠于夏;《康王之诰》,冕服为非礼。林之奇尝疑《古文尚书》,吴棫作《书裨传》,谓《古文尚书》增多之二十五篇,为梅赜伪撰。朱熹和之,且疑《书序》。若赵汝谈则并今文亦疑之。此疑书者也。至于改书者,则于龚鼎臣《东原录》,刘敞《七经小传》及王柏《书疑》诸书见之。
4.《礼》。刘敞疑《礼记》“若夫坐如尸”一节有脱简,“人喜则斯陶”九句有遗文,礼“不王不褅”及“庶子王亦如之”有倒句。若《周礼》,欧阳修、刘恕、苏轼皆尝诋之。苏辙谓其有三不可信,胡宏谓其无一官善,陈及之以设官太多为讥,陈君举以隶属失当为惑,洪迈指为出于刘歆之手,赵汝谈谓其附会女主之书。此疑《礼》者也。至于改《礼》者,则于刘敞《七经小传》及俞廷椿《周官复古篇》诸书见之。
5.《春秋》。宋儒治此经者数十家,皆错综三传,自求奥旨。如孙复、孙觉、刘敞、崔子方、叶梦得、吕本中、胡安国、高闶、吕祖谦、程公说、张洽、吕大圭、家铉翁等皆其著者。至王安石有《答韩求仁书》,则直以三《传》为不足信矣。
6.《大学》。《大学》乃宋儒由《礼记》析出者。程颢、程颐尝移易其文字,朱熹又分经一章,传十章,且补增传一章,以说致知格物。
7.《孟子》。疑之者有司马光《疑孟论》,苏轼有《论语说》及《孟子辨》,李觏有《常语》,郑友有《折衷》,晁说之有《非孟》。
8.《孝经》。胡宏、汪应辰谓多出后人附会,朱熹著《孝经刊误》,而分经一章,传十四章。
9.《中庸》。《中庸》亦系由《礼记》析出者。叶適称其道高者极高,深者极深,疑非上世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