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及其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阶段性特征,锚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坐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表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状况的把握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中国新时代与世界新变化中汲取发展动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创新话语发展思路,通过创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调整话语方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

新时代形成的新思想、面临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启的新征程都引领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拥有着价值引领、解疑释惑、凝心聚力的新功能与新使命。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价值引领功能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2]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特别是随着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的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引导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与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用包含积极价值主张的新理念作为团结、凝聚、引领社会的核心,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方向。它从人的思想观念的视角解释社会现象,找到隐藏在社会运行背后的人的思想因素,进而以思想内容、政治立场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价值解释和价值评判,实现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其深化落实,从脑中的观念、心中的价值变成法治的依据、行动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应该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引导受教育者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起来,实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融合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软实力、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战略,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挖掘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新生长点,发挥解疑释惑功能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关于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运用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及时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困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疑释惑功能。例如,积极回应如何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实现伟大梦想,为什么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还有一些亟须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如何让人们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如何在保持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以上的理论与实际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出价值判断,并引导人们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历史的高度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判断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潜力,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时代的客观环境及基本特点,看到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引导人们以辩证、历史的观点看待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既要客观地看到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看到我国在各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能够帮助人们自觉认识到自身需要,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够通过提升人的需要层次引导人们因信而行,积极行动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3.提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发挥凝心聚力功能

党的十九大高瞻远瞩地擘画了21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发展的战略蓝图,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美好前景。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一鼓作气、决战决胜。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从2020年开始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我们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通过参与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3]60多年后的今天,伟大的事业已经看得见曙光,而新一轮宏伟的战略规划已经展开,中国共产党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冲锋号,激励全体人民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我们仍然要保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豪情壮志,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000多年灿烂文明、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要发挥凝心聚力功能,使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增强国家统合力,就一定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思路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理念要因时而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4]。“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5],历史变化更新了,理论观念也要与之相适应发展。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应该秉持如下理念。

(1)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的次数多达203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要求我们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以受教育对象为中心,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宣传教育、动员引导群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人民群众需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改造活动,能够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要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获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还可以致力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2)不懈奋斗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并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吹响了引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代。将蓝图变成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容不得我们丝毫懈怠,而奋斗正是新时代的重要标识、强大动力和关键要素。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形势,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坚持不懈奋斗的发展理念,保持一种昂扬自信的精神状态,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思想政治工作要动员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的民族精神,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要着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

(3)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关注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及其致力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信念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洞察到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意识到各国开展全球性协作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主张世界各国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体现出中国对全球发展和人类和平的高度责任。中国共产党以深远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大党担当,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应致力于培育我国公民的大国心态。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走在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不仅要有大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外交影响力,其国民还应具有大国心态。健康良好的大国心态表现为公民在认知上具有理性、多元、开放、辩证、全球视野的特征,情感上具有仁爱、平和、主动、不卑不亢的态度,意志上具有自立、自信、节制、坚韧不拔的品格,行为倾向上具有包容、民主、规则意识、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培育宽容平和、自信大度的国民心态,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雄厚的文化软实力以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益于聚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因势而新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具有时代性,要把握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精神,实现与时俱进。新时代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等内容。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来阐释和解答新时代中国问题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创造。这一思想体系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也要知晓这一科学体系的理论渊源、现实根基和精神实质。要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这一思想体系的历史定位和现实指导意义,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深化学习教育和宣传阐释这一思想体系,使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坚定性与自觉性。真学真懂是真信真用的前提,广大干部群众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认识这一思想体系在理论上的突破创新和在实践上的科学指导作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性去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漫长性、艰巨性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还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最大化地得以实现。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理想信念教育要重点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在新时代,我们应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来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与深化,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如果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要增强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培养高尚情操,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3)开展“四个自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开拓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此艰辛探索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架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引领。新时代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民族现代化进程相交织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与严峻考验相伴随的时代,而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运用好感性话语讲述中国革命历程、中国理论的形成脉络、中国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华文化的时空演进,强化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理性思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在历史对照、内外比较中培养自信。例如,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历史开展“四个自信”教育;还可以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使人们感悟中国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西方发达国家很长时期才取得的发展成就,增强自信意识。围绕“四个自信”的逻辑关系和现实理路进行分析,讲清楚“四个自信”的理论本质及时代指向,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要因事而化

理论被人们自觉认同不仅取决于理论的正确性,传播方式也同样重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话语言说方式,是赢得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而采用不同的话语方式。话语方式的恰当运用将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因人而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群众,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对受众进行年龄、群体、思想基础等方面的区分,运用适合不同群体风格的、具有针对性的话语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受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对于工人、农民、大学生、新社会阶层等不同群体,要采用“分众营销”的方式。工人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因此,了解工农大众的心理特点和话语方式是把握社会发展大势的关键,但同时也应了解职业经纪人、自由撰稿人、意见领袖等其他社会群体。例如,大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迅速的特点,就要多运用网络话语及图文并茂的话语形式对其进行价值引导。熟悉了解不同群体的特征,就能针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采用多样化的工作话语,延续思想政治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优良传统。这样就不会用“新闻通稿”去包打天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尴尬的“对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大学生群体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干部群体说话,被顶了回去”的话语困境。因人而异的话语方式有益于消除人们接受理论的障碍,增强理论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手段,从微博、贴吧、BBS、QQ群、微信群等渠道入手,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小切口议程,用“键对键”的形式开展互动,真正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入脑入心。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因内容而异。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要善于把学理的东西通俗化,又要善于把通俗的东西学理化。例如,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宣传教育,应该注重通俗化;对于当代党的领导人讲话与思想的宣传教育,则应该重视学理化。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正是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良好契机。一系列文化产品用“微说”(微视频、微电影)、图说的方式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生动传播,其中“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与新时代”等通俗理论对话节目以青年一代的话语和力量,使马克思主义绽放出灿烂的真理光芒。音频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还成为众多年轻听众口口相传的“网红党课”。“80后”的讲师团队使用“90后”的话语体系讲述了19个马克思生平故事,竟引发了“追剧”效应,总收听量达2.7亿人次。这种成功的理论传播形式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恰当的话语方式可以把很难讲清的文本、理论变得生动可感,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中国化意味着实体性内容的再度青春化。当抖音和快手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反思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主流文化不能让位于网络上那些野蛮生长的流行文化。《马克思画传》一书采用了以文为经、以图为纬,图文互补的立体叙事方式让读者多视角地真切感受和体悟了马克思的人生境界。同时,要注意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及其时代发展,侧重解读各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及其精神实质。通过学理性的解读,人们认识到我们的党是如何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因形式而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阐释党的理论、沟通党群关系的重要工具与载体,恰当的话语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匹配可以更好地得到群众认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方面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8],十种育人渠道、育人形式应该有各自的话语方式。课程育人主要运用教学话语、教材话语;管理育人主要通过制度话语,比如依托行政法规、校规校纪的约束力;实践育人采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科技发明、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资助育人主要通过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等活动话语;文化育人则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及无声的文化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网络育人则更多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实现育人效果。良好的话语生态应该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并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满足人民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话语体系可以是循循善诱的,也可以是言高旨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具体的社会语境,选择符合实践需要的话语链接方式进行意义表达及思想传递。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

[4]《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陈锡喜等:《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6]吴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7]《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光明日报》2017年12月7日。

[8]《马克思画传》,重庆出版集团,2018。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2]《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53页。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350页。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4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8]《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光明日报》2017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