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研究(第9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鼓浪屿建筑的特色屋顶造型

登上日光岩眺望鼓浪屿岛上的建筑群,在岛上遍布的风格迥异的建筑中,首先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形态各异、造型特殊的屋顶。从鼓浪屿岛充满历史风貌建筑的特色屋顶上,你不仅可以感受到鼓浪屿建筑风格的多样化特点,还可以从中窥探蕴含在不同建筑风格中的欧洲建筑的历史。

笔者实地考察了古罗马万神庙、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等世界著名穹顶建筑,参观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和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教堂的穹顶建筑,清晰地了解世界穹顶建筑发展的轨迹,尝试从实证的角度来探讨鼓浪屿八卦楼、金瓜楼的穹顶建筑的文化源流。从鼓浪屿三一堂的希腊十字屋顶,来溯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大师帕拉迪奥在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的影子。

鼓浪屿海天堂构中楼的歇山式屋顶、林屋的蒙萨式屋顶、田尾路原美国归正教会牧师宅三个类似闽南传统民居的屋顶组合,还有菽庄花园园门、眉寿堂、壬秋阁、日光岩寺和厚芳兰馆中蠡亭的琉璃瓦翘角屋顶造型,透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风韵。

图1 深秋时节的鹭江两岸风景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前,是鼓浪屿建筑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1938年5月厦门沦陷之前,鼓浪屿已经基本形成目前的城市建设格局。考察了解鼓浪屿的历史风貌建筑,就会发现折中式建筑是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特点。因此,鼓浪屿建筑中屋顶的设计和建造也呈现风格的多样化。

图2 鼓浪屿——万国建筑博物馆

鼓浪屿建筑的屋顶采用穹顶结构的主要有鼓新路上的八卦楼和泉州路上的金瓜楼,这两座楼的屋顶也是鼓浪屿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屋顶。虽然鼓浪屿的穹顶建筑不多,但在鼓浪屿的历史风貌建筑中十分突出,笔者觉得考察鼓浪屿穹顶建筑的文化源流,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解读八卦楼和金瓜楼的建筑风格,更应该深入了解世界建筑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宗教穹顶建筑的发展轨迹,由此观照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一)世界穹顶建筑的发展历程

1.罗马万神殿

始建于公元前27年的罗马万神殿,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是罗马穹顶技术的典型代表。半球形的穹顶直接置于圆形的墙体之上。罗马万神殿的穹顶体现了欧洲早期穹顶的特点,圆形平面上覆盖圆形穹顶,穹顶象征天宇。

图3 罗马万神殿正面

罗马万神殿是古罗马神话中众神的宫殿,也是为数不多的古罗马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用于供奉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

图4 万神殿旁边的方尖碑和建筑

图5 采用鱼眼镜头拍摄的万神殿穹顶和圆厅

图6 万神殿全景

万神殿平面是圆形,穹顶直径43.3米,顶端高43.3米。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存在某种联系。万神殿内部具有稳定和庄严的特色。古罗马的穹顶技术虽然十分辉煌,但是仍然没有摆脱承重墙,因此,万神殿只能是圆形的平面,内部空间也是封闭的。

2.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532年,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为集中式平面,屋顶的半圆形的穹顶建筑由鼓座托举,使整个穹顶更加突出,中心的圆形穹隆直径32.6米。圣索菲亚大教堂在穹顶建筑技术上突破了古罗马时期只能够在圆形墙体上覆盖圆形穹顶的局限。

图7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

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最著名的拜占庭建筑,代表着拜占庭建筑艺术的高峰。大教堂的球形穹顶宛如镶嵌在海滨的一颗珍珠,雄伟壮观,外部装饰粗犷,内部装饰却非常细致奢华。

为了解决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样就将教堂正中直径32.6米,高15米的穹顶,通过帆拱架在4个7.6米宽的墩子上。为了分散圆顶的负荷,在圆顶四周设计了小半圆顶,在下面又建了许多更小的半圆顶,形成方圆契合的美感。中央穹顶下的空间与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是连续的,形成长68.6米,宽32.6米,穹顶中心高55米的空间,加大的纵深更适合宗教仪式的需要。

图8 圣索菲亚大教堂大厅

圣索菲亚大教堂采用罗马式长方形教堂和中心式正方形教堂的特点,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采用拉丁十字架的造型,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布局属于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心的圆形穹隆直径32.6米。

图9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空间和建筑结构

而中央穹顶下的空间与南北两侧的空间通过柱廊相隔,这种延展和复合的空间结构比起罗马万神殿单一封闭的结构无疑是一大进步。圣索菲亚大教堂原为东正教的祖堂,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在教堂的四角建造了伊斯兰教的授时塔。

图10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结构

3.圣母百花大教堂

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1366年完成大教堂的大部分建筑,由于墙高超过50米和穹顶跨度大,几十年的时间未能解决穹顶建造方法的问题。15世纪初,布鲁列内斯基通过几年的考察钻研,制作了穹顶和脚手架的模型,制定了大穹顶详细的结构和施工方案,涉及了几种垂直运输机械。1420年,布鲁列内斯基获得工程的委任,亲自领导施工,同年动工兴建。1431年,圣母百花大教堂著名的穹顶建筑建成,1470年穹顶上的采光亭完工,历经175年。

图11 圣母百花大教堂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又称佛罗伦萨主教堂和马利亚教堂,是欧洲第四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文艺复兴建筑的起点。在欧洲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它的穹顶设计和建造,由布鲁列内斯基完成的穹顶,被认为是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图12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总高107米,穹顶本身高40.5米,最大直径42.2米。穹顶的建造更多地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经验,也借鉴了古罗马和阿拉伯建筑的经验。这座穹顶不是罗马式的半圆形,而是改为八边形,采用哥特式的尖矢形,穹顶的建造采用骨架券结构,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两层间隔1.2至1.5米,整个穹顶下加了12米高的鼓座,将穹顶举得更高。这座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也是西欧第一个建造在鼓座上的大型穹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

图13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壁画和采光窗

4.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纪念碑。1506年,圣彼得大教堂按照伯拉孟特设计的希腊十字式方案开始建造。以后100多年的时间,历经拉斐尔、帕鲁齐、小桑迦洛、米开朗琪罗、维尼奥拉等建筑大师的参与,教堂建筑在“希腊十字”与“拉丁十字”形制中修改变化,最后基本按照米开朗琪罗修改的接近“希腊十字”平面完成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直径41.9米,内部顶点高123.4米,穹顶外部采光塔上十字的尖顶高达137.8米,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圣彼得大教堂四角的小穹顶具有拜占庭建筑的特点。1626年11月18日,圣彼得大教堂正式宣告落成。

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形状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分为八瓣的穹顶不一样,它是真正的球面,略高于半球形,在艺术上的成功是无与伦比的。穹顶下高高的鼓座与穹顶比例相当,鼓座窗户之间采用科林斯双柱式装饰。笔者在罗马城参观时,亲身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宏大和精致,在圣天使堡上面观赏圣彼得大教堂以及罗马城的穹顶建筑,可以感受到穹顶建筑在罗马教皇所在的这座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图14 从圣天使堡远眺的圣彼得大教堂

图15 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内部结构

图16 圣彼得大教堂环形柱廊和喷水池

图17 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

圣彼得大教堂以穹顶为中心点,东西和南北的四个筒形拱成十字交叉的两条轴线,轴线上方拱顶为金色图案装饰。

5.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后,拜占庭没有再出现经典的大型建筑。拜占庭建筑为了进一步完善集中式形制的外部形象,又在方形平面四边的四个券的顶点上做水平切口,在切口之上再砌半圆穹顶,或者在水平切口上先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然后穹顶砌在鼓座上。帆拱、鼓座、穹顶,这一套拜占庭建筑的手法在欧洲得到发扬。

图18 立陶宛维尔纽斯大教堂侧立面

图19 立陶宛维尔纽斯大教堂的巴洛克穹顶装饰

13世纪东欧形成封建割据,各地教堂规模都很小,穹顶直径最大没有超过6米的。但是穹顶的外形改进了,穹顶饱满起来,完成了集中式构图。

拜占庭式的穹顶在被引进俄罗斯的过程中,有些教堂还在四角升起带鼓座的小穹顶,显现出一簇五个穹顶的形体。中央大穹顶和四个角的小穹顶都用鼓座高高举起,位于中央的穹顶最大最高,这种形制在俄罗斯和东欧一些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广泛流行。这些教堂内部空间为等臂十字形,称为“希腊十字”集中式平面。

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形制。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穹顶外面用木构架支起一层铅的或铜的外壳,格外浑圆饱满,叫作“战盔式穹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民间俗称为“洋葱头”的穹顶,这两种穹顶的形状是有差别的。笔者在俄罗斯旅行时,注意考察东正教教堂的穹顶建筑,尤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莫斯科近郊的谢尔盖耶夫、苏斯达尔小镇和弗拉基米尔市,东正教一簇五个穹顶的教堂比较多。

图20 立陶宛维尔纽斯的圆顶教堂

图21 谢尔盖耶夫修道院教堂

图22 弗拉基米尔的东正教教堂

图23 俄罗斯圣彼得堡新圣女修道院

然而,同是东正教国家的波罗的海三国一簇五个“洋葱头”的教堂却不多,其中立陶宛考纳斯市圣迈克尔大天使教堂和爱沙尼亚塔林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具有代表性的教堂。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还有许多圆锥形的穹顶建筑,十分有趣。

东正教教堂穹顶的数量也有多于五个的,如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领报大教堂穹顶就有九个,沙皇居住的特雷姆诺伊宫屋顶就有十个鼓座高高举起的穹顶。穹顶的颜色也不同,主要有金色、蓝色和灰色,有的蓝色穹顶还有金色的星星图案。

但是,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也有接近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建筑的教堂,如喀山大教堂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1811年竣工,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由俄罗斯农奴出身的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他根据短暂在位的沙皇保罗一世要建造“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这一要求,以古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原本进行设计,教堂的平面呈“希腊十字”形,中间上方是一个圆筒形的顶楼,顶楼上是一个圆形穹顶。

图24 立陶宛考纳斯市圣迈克尔大天使教堂

图25 爱沙尼亚塔林的圆锥形屋顶

图26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领报大教堂

该教堂原本是沙皇家族的私人教堂,是作为皇族家属在此举行弥撒、婚礼及施洗等仪式的场地。它一共有九个穹顶,显得格外辉煌壮观。

图27 沙皇居住的特雷姆诺伊宫屋顶

圣以撒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教堂高101.5米,占地面积10862平方米,圆顶直径22.15米,坐落在同名的广场上,建于1818年,耗时40年建成,是世界第二大东正教教堂。现在看到的圣以撒大教堂是重建了三次后的样子,中间也是圆筒形的顶楼,顶楼上是圆形的穹顶。教堂屋顶四个角建造有方形的塔座和圆形的小穹顶,造型雄伟壮观,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

图28 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图29 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

图30 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的圆形穹顶内部

(二)鼓浪屿穹顶建筑的文化源流

1.八卦楼

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是鼓浪屿岛上单体建筑最大的一座楼房,其朱红色的穹顶引人注目。八卦楼因屋顶圆形的鼓座和一个具有八道棱线的红色穹顶置于屋顶平台,故称八卦楼。这座建筑也因其穹顶建筑如此吸引人们的眼光,而成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标志和代表,在鼓浪屿众多的风貌建筑中显得特别的突出。

图31 八卦楼的屋顶

八卦楼的穹顶形似半球体,又不是半球体,八条等分的棱线将穹顶分割成八瓣,组成朱红色的八边形穹顶,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八边形的穹顶有相似之处,但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采用的是哥特式的尖矢形,八卦楼的穹顶接近古罗马穹顶的半球体。

图32 置于八卦楼顶平台正中的穹顶和鼓座

与穹顶高度相当的圆形鼓座将穹顶高高举起,鼓座与穹顶合为一体立于八卦楼的屋顶,远远望去显得鲜明而又富有特色。

与圆形的鼓座和穹顶八条等分的棱线相对应的是一组塔司干的双壁柱,这种柱式结构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鲜明特点。在鼓座窗户之间装饰双壁柱又有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影子。八卦楼两对双壁柱之间是两个拉得很长的圆拱门窗,具有鲜明的罗马建筑风格。从八卦楼的穹顶建筑可以看到古罗马、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穹顶建筑的影子,可以从世界著名的穹顶建筑中找寻到文化的源流和影响。

图33 八卦楼的拱顶内结构犹如八卦楼的天

2.金瓜楼

泉州路上的金瓜楼楼顶最具特色的是两个尖矢形的穹顶,好似两个“金瓜”,当然这两个穹顶建筑的直径与高度都远逊于八卦楼的穹顶。 但是从日光岩远眺金瓜楼的尖矢形穹顶,在鼓浪屿的建筑中仍然是那么显眼和独特。

图34 金瓜楼的两个穹顶

金瓜楼八边形的穹顶坐落在八边形的鼓座上,建筑风格与罗马式半圆形穹顶结构完全不同,穹顶呈尖矢形而不是半圆形,朱红色的屋顶有八条凸起的金黄色的棱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有形似之处,金瓜楼还在八条金黄色的棱边上增添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春草飞卷,在西式建筑中又加入中国文化元素。鼓浪屿金瓜楼的两个穹顶,虽然不能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其中看到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著名穹顶的影子,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具体表现,感受世界建筑发展过程的脉动。

图35 金瓜楼左侧角楼和楼顶金瓜式屋顶

(三)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特色屋顶的文化表达

1.观彩楼

在鼓浪屿的屋顶建筑中还有一座别具一格的屋顶,就是坐落于鼓浪屿笔架山山顶的观彩楼。这是一座荷兰式建筑,屋顶四面设计成长方形弧面,用厦门本地俗称“番仔瓦”的屋瓦装饰,因为这种别具一格的形象远看很像棺材板,所以又被鼓浪屿居民戏称为“棺材楼”。

2.黄家花园别墅

当然,鼓浪屿西方风格的建筑中还有不少极具特色的屋顶值得观赏。号称鼓浪屿“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别墅的南楼和北楼屋顶都各有六个老虎窗,采用爱奥尼柱式元素装饰,在鼓浪屿的建筑中其造型和装饰是最豪华美观的。

图36 观彩楼

观彩楼的穹隆形状屋盖与老虎窗,构成观彩楼特殊的屋顶造型。

图37 黄家花园别墅

从日光岩上俯瞰绿树丛中的黄家花园别墅,可见中楼、南楼和北楼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

图38 黄家花园别墅屋顶的老虎窗

3.林屋

林屋的源于法国的“蒙萨式”屋顶,也称为折坡屋顶或复折式屋顶,红瓦铺就的屋面十分亮丽,从远处望,屋顶坡面两侧的半圆窗像两个明亮的眼睛,中间的阳台就像嘴巴,十分有趣。

图39 林屋

4.殷宅

从鼓浪屿日光岩上俯瞰坐落在鸡母山顶的殷宅,屋顶数个等边三角形高低错落,花岗岩墙体与红砖红瓦形成亮丽色彩,与绿树碧水相映成趣。

图40 殷宅

5.三一堂和天主教堂

在鼓浪屿的教堂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三一堂和天主教堂的屋顶造型。鼓浪屿三一堂的“希腊十字”屋顶中间八角形的塔楼使整个屋顶更显平衡美观,我们可以从这种正十字结构中看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大师帕拉迪奥设计的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的影子。

鼓浪屿天主教堂的屋顶在鼓浪屿的建筑中独一无二,屋顶由哥特式塔楼和长方形屋盖与高低错落的两个半圆形屋顶组成,高低错落的扇形屋顶下是一个作为供奉圣坛的半圆形龛。哥特式塔楼是单塔结构,非常陡峭的尖顶直指蓝天,对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作用,似乎要把善男信女的精神引向天国。塔楼上的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常见的符号,它是由罗马风格的轮式圆窗发展演变而来。

图41 鼓浪屿三一堂

图42 鼓浪屿天主教堂的塔楼

图43 鼓浪屿与天主教堂

6.海天堂构中楼

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建筑风格融合折中式的屋顶成为鼓浪屿建筑中的一大景观。现编门牌为福建路38号的中楼是海天堂构建筑群的代表作,歇山式的屋顶,屋顶的四角用上翘卷起的春草缠枝装饰,歇山式屋顶的正中凸出部加建一个重檐四角攒尖式小屋顶,在柱廊中部形成一个小的藻井。地下防潮层和两层的楼房是西式结构,整座楼房构成了中国式屋顶压住西洋主体建筑的独特的中西折中式建筑风格,是中西建筑风格相互融合的一种现象。

图44 海天堂构中楼

7.晃岩路38号的红砖民居

晃岩路38号的这幢红砖屋顶的建筑在绿树丛中十分显眼,屋顶是一座多边形双坡面的别致房子,除南立面通向外露台外,其余三面均在屋面的围合之中,屋顶南北两侧又有两个长条形的天台,天台由采用蓝色琉璃花瓶装饰的女儿墙护住,屋顶上的小屋采用火炬状装饰柱的曲山墙十分美观,这样的屋顶在鼓浪屿建筑中也是唯一的。

图45 晃岩路38号的红砖民居

图46 晃岩路38号屋顶上的小屋

8.三落

田尾路原美国归正教会牧师宅,屋顶采用连续三个类似闽南传统民居的燕尾脊的屋顶和闽南斜坡屋顶组合,远远望去好似闽南三进的古厝,使这座建筑获得“三落”的称呼。从鼓浪屿的一些历史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早年外国人来到鼓浪屿建造的一些建筑,屋体是西洋的,但是不少屋顶都采用闽南双坡斜面的形式,这也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一种相互融合,那些建筑现在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三落”这座建筑。

图47 三落

9.闽南民居

闽南民居的屋顶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坛路58号的大夫第和中华路23号二落大厝是燕尾式翘脊屋顶,而中华路25号闽南民居是马鞍式的屋顶,闽南民居在鼓浪屿岛上保存完好的不多,这种本土建筑风格在鼓浪屿以西洋建筑为主的建筑群落中显得尤其珍贵。

图48 大夫第的燕尾式翘脊屋顶

图49 二落大厝的燕尾式翘脊屋顶

图50 中华路25号闽南民居的马鞍式屋顶

10.其他建筑

岛上菽庄花园的园门、眉寿堂、壬秋阁,日光岩寺,厚芳兰馆天台上的蠡亭,那些琉璃瓦翘角屋顶造型,透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风韵。

图51 菽庄花园的壬秋阁

图52 菽庄花园的眉寿堂

图53 菽庄花园的园门

图54 日光岩寺牌楼山门

三个石拱门形成入口,牌楼装饰飞檐翘角琉璃瓦,中间圆拱门上方是赵朴初所题“日光岩寺”横匾,两侧石柱上是赵朴初先生题刻的对联“日光普照三千界,岩势高凌尺五天”。

图55 厚芳兰馆天台上的蠡亭

当然,上述的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特色屋顶造型,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你登上日光岩,或者站在岛上的某一个高点,呈现在你眼前的多数是红瓦屋顶,不管是四坡顶,还是两坡顶,或者是平台式的屋顶,他们与本身形状各不相同的建筑相互协调,构成鼓浪屿建筑中千变万化的屋顶造型。这些建筑高低错落,与岛上的绿树、山体相依相存,形成鼓浪屿独特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