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总第25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1]

——以王公弼等七位河北籍作家为中心

朱则杰[2]

摘要:今人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根据平日读书所得,本文对其中王公弼、高鐈、刘汉儒、李芳莎、戴明说、胡彧、乔钵七位河北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

关键词:清诗;作家考证;《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河北

在清代诗歌(包括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世纪之交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3]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4]两种巨著。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后出转精,代表着研究的最高水平。但不难想见,这里面的疏忽、缺漏乃至错误也是难以尽免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5],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本文专取王公弼等七位河北籍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 王公弼

王公弼,《提要》缺少生卒年[6]

按,戴明说《定园文集》有为王公弼而撰的《户部左侍郎梅和王公墓志铭》(梅和其号),其中叙及谢世说:

甲午,风痹疾发,遂不起。盖公剿皖时劳湿致患,至是始剧。逝之日,家无余资也。[7]

这里“甲午”为清顺治十一年(1654),王公弼当即卒于此年。

可惜的是,这篇墓志铭关于王公弼的出生时间乃至享年之类都没有任何记载。倒是汤宾尹《睡庵稿·诗集》卷九《寿王太守诗》四首,小序提到:“直卿王公以甲子孟秋四十初度,部下治民竞为颂声。”[8]这里“甲子”为明天启四年(1624)。据此可知王公弼(直卿其字)生于明万历十二年乙酉(1584)。下数至谢世,享年七十岁。

今人整理的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其中《咏怀堂诗》卷二“七言古”有《江村歌,为王梅和使君五十寿》[9],又《咏怀堂诗外集》乙部有七言律诗《寿王方伯梅和》二首[10],从已知王公弼生年下数应该都作于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但这个时间在集内反映得不确切,无法反过来用于逆推王公弼生年,只能作为大致的参考。

二 高鐈

高鐈,《提要》缺少生卒年[11]

按正如《提要》所说,高鐈曾经师事孙奇逢。今人整理的《孙奇逢集·日谱》卷十三“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五月”“十一日”条,有《高荐馨初度,尊设兼山堂,因为此诗》五律一首:

燕南早有誉,何事爱苏门?

山水欣相托,诗文足自存。

瓶空分鹤饷,心远彻云根。

今夕是何夕,盈盈酒一樽。[12]

又《提要》所说刁包序,可见其《用六集》卷五,题作《渊颖子集序》,开头叙及:

己丑之冬,获侍征君先生(孙奇逢),又因先生以识同道诸君子。其所称门墙翘楚者,则高子荐馨其人也。高子年甫知命……[13]

这里“己丑”为清顺治六年(1649),当时高鐈(荐馨、渊颖分别系其字、号)约近“知命”之年亦即五十岁。如此孙奇逢该处所说的“初度”,应该指高鐈六十岁。据此逆推,可知高鐈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辛丑(1600)。其生日应该就在该年的五月十一日这一天,公历为6月11日。《提要》推测高鐈《渊颖集》“诗约止于顺治七年”庚寅(1650),与刁包序所说“高子年甫知命”也刚巧相吻合。

又《孙奇逢集·日谱》附录另一弟子赵御众所撰《征君先生考终录》,“岁乙卯三月”开头记载:

先生……一日假寐觉,曰:“适梦高荐馨来,为吾拜喜,且曰‘先生已得官矣’。荐馨吾老门生,作古年余;今谓吾得官,其‘岁在龙蛇’之兆乎?”[14]

这里“乙卯”为清康熙十四年(1675);高鐈“作古年余”,其卒年大约应该在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享年约七十三岁。

附带关于高鐈师事孙奇逢之始,《提要》记载,顺治二年其曾师事孙奇逢于北城。而《孙奇逢集·日谱》卷二十八“康熙六年丁未”(1667)“十月”“十八日”条《题孝感卷,为高郎箕源志勉》说:“高子荐馨,自甲申从游。予在新安,居比邻,勷予修《新安志》。北城、在胡,渠皆从之。又从予来苏门……”[15]所言甲申系顺治元年(1644),则时间、地点都存在差异,可以酌改。

三 刘汉儒

刘汉儒,《提要》已定其卒年为清康熙四年乙巳(1665),而“生年不详”[16]

按,薛所蕴《澹友轩文集》卷七有一篇《寿刘蓼生序》,开头说:

余蒙上恩予暂假归省,是时大成刘侯治河阳二年矣,儒学教谕王君、训导牛君率诸子衿来言曰:“今九月某日,为侯太翁先生诞辰。邑人士沐侯之德被,服侯之教化,饮水思源,实惟太翁之泽,思以报侯者为太翁寿,敢丐为之辞。”[17]

薛所蕴原籍河南孟县(今孟州,“河阳”系其旧称)。检民国《孟县志》卷五《职官·清》,“知县”列表有:“刘,顺天大成人,由贡生顺治十年任。”[18][19]此即刘汉儒(蓼生当为其号,参见下文)之子。顺治十年为1653年。其“治河阳二年矣”,掐头去尾,同时结合“教谕”列表王政举的始任时间[20],可以推断这篇寿序撰于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

又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十一有为刘汉儒次子刘楗而撰的《刑部尚书谥端敏公愚刘公行状》(公愚其号),叙及刘汉儒“蓼生……副都公娶赠夫人王氏,生七子,公其次也”[21];而刘楗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22],如此按照古人娶妻生子的一般规律,薛所蕴这篇寿序应该是为刘汉儒六十大寿而撰,逆推其生年为万历二十三年丙申(1595)。这也就是他二十二岁生次子。其享年,则刚巧为七十岁。

河北省博物馆编《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精品集》第一百二十三项为“‘一品百龄’、‘蓼生’金印”二件,据所附“图版说明”系“1968年大城县刘汉儒墓出土”[23];其中“立形狮纽,印面阴文篆书”的“蓼生”二字,应该就是刘汉儒的别号。但该书将刘汉儒所属文物误归入明代,可以推想“出土”时没有一并见到墓志之类的碑刻,不知现今是否还有留存。

又薛所蕴《桴庵诗》卷五“七言绝”内有一首《寿刘给谏母太夫人》[24],据其《寿刘蓼生序》“仲君公愚以进士为谏议”云云[25],并结合《刑部尚书谥端敏公愚刘公行状》,以及《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四刘楗的本传(事迹系年更为清晰)[26],可知是为刘楗母亲亦即刘汉儒的夫人王氏而作,并且时间同样应该在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前后,当时王氏同样也应该是六十大寿,可以与《寿刘蓼生序》并读。薛所蕴《澹友轩文集》卷三还有一篇《刘蓼生诗序》[27],据文内所述大约撰于顺治十三年(1656)“丙申春”[28]。此序《提要》未及,不知现存刘汉儒诗集卷首是否收录。唯此序称刘楗为“长公公余”[29],则应仿照《寿刘蓼生序》称“仲公公愚”才是。

《清人别集总目》也著录有刘汉儒[30],但关于作者没有任何介绍。这有可能是因为刘汉儒同姓名者太多,难以确切判断,所以暂付阙如。

四 李芳莎

李芳莎,《提要》[31]及《清人别集总目》[32]均缺生卒年。

按,李芳莎的生年,不少介绍都是依据李芳莎主修顺治《武乡县志》自序。该志原书不传,其自序可见李裕民先生辑《山西古方志辑佚》卷七《长治、晋东南地区》“武乡县志(顺治)”条(总第一百六十一条)据乾隆《武乡县志》所录,有关文字说:

万历丙午岁,五美张公宰是邑……张公辑《志》,告竣于己酉,芳莎时八岁。[33]

“己酉”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据此,李芳莎即生于万历二十九年壬寅(1601)。

附带关于《提要》本条引及宋荦《筠廊偶笔》,书名“廊”字误作“郭”;又其原话多已改写,所以不宜加引号。

五 戴明说

戴明说,《提要》[34]及《清人别集总目》[35]均缺生卒年。

按,江庆柏先生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曾经依据《清史列传》卷七十九本传,将戴明说的卒年定为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36]。检该本传原文,叙述止于:“本朝顺治……十七年……革职。寻死。”[37]这里的“寻”字通常表示时间不久,确实很容易使读者以为戴明说就卒于本年。但是,这与事实却严重不符。张玲先生《戴明说生平及作品创作年代考证》一文,对这个说法以及“卒年七十二”“生卒年为1605-1660”等说法都做过辩驳[38],并指出“戴氏大概的生平在万历三、四十年至康熙二十五年之间”[39]

而此前戴其润先生所著《沧州戴氏族人钩沉》一书,以戴明说开始纂修、后世不断累积的《沧州戴氏族谱》作为主要依据,提供了大量有关人物的相关资料。其中“八世祖”戴明说名下,“生平篇”开头小传,就记载有详细的生卒时间: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九月二十三日子时生,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七月十二日戌时卒,寿七十八岁。[40]

关于戴明说的生年,在其本人作品中也能够找到线索。例如《定园诗集》“五言律诗·下卷”顺治十五年(1658)所作《戊戌元旦,怃然有念》三首之一,首联云:“蘧子行年及,多非知未知?”[41]这是用《淮南子·原道训》所谓“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典故,意思是本年戴明说虚岁刚好达到五十岁。由此,戴明说正是出生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与上引资料可以互证。

戴明说本人作品以及同时代其他人物的某些相关叙述,也有不尽准确甚至与前及诸说同样错误的。例如《定园诗集》“五言绝句”顺治十一年(1654)所作《甲午六月廿四,哭胞弟人望讣六首》之四:“如何年四十,不剩一同胞?”[42]本年戴明说(定园其号)实际已经四十五岁,这里却自称“年四十”,既是一种泛言,也是为了更加突出诸弟早逝的悲伤。而如《孙奇逢集·日谱》卷三十六“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二月”“初十日”条所录《复戴定园》一札叙及:

今老夫九十有二,念吾友亦六十有八,千里相隔,觌面维艰;耿耿寸心,两地可信者,惟此共学一事。[43]

戴明说晚年曾经师事孙奇逢,这里“吾友”即指戴明说。但从上文可知,本年戴明说实际还只有六十六岁。孙奇逢称其“六十有八”,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记忆错误,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为了强调两人高龄,有意把它往大里说。

此外还有魏象枢《寒松堂全集》卷七《寄祝沧州戴先生八十》一题[44],最令人感到困惑。一是如前所述,戴明说并没有活到八十岁。二是此题前后,分别有《丁巳元日侍班候驾,雪中口占》[45]与《丁巳除夕赠刘瑞生,为余写像》[46]两题,可知其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然而该年戴明说还只有六十九岁。因此,此题假如是为戴明说而作,按照古人有时候提前一年贺整寿的习惯,那么标题中的“八”字一定是“七”字的误刊。现在姑且先记在这里,容待日后继续留意。

附带关于《提要》与《清人别集总目》分别称戴明说“晚号定圃”“晚号定园”,从各方面情况综合判断,“圃”字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园”字的形近之误。

六 胡彧

胡彧,《提要》[47]及《清人别集总目》[48]均已定其生年为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而卒年尚缺。

这里就《清人别集总目》两种传记资料做些推测。

先说第二种高承埏《崇祯忠节录》卷六“畿辅丙子殉难”条叙及:“容城诸生胡彧死之。”[49]这里“丙子”指明崇祯九年(1636),清兵袭扰畿辅一带,不少人为此殉节。但是,胡彧事实上并没有在这一年谢世。即如《提要》著录胡彧《愧林吟稿》二卷,包含《云中草》《含青集》各一卷,分别作于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十一年甲午(1654),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再说第一种赵士麟《读书堂采衣全集》卷二十一《封翁信山胡公墓志铭》,其中虽然没有交代胡彧(信山其号)生卒时间,但关于次子胡戴仁,有一段相关记载:

后于楚作藩,恩膏沦洽。奈值夏逆猖獗,孑身避难,府库一空,至今交盘被累,弗克回籍。闻讣,哀毁于鄂渚间。[50]

胡戴仁原任湖广布政使。这里所说的“夏逆猖獗”,指发生在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五月至七月的夏逢龙兵变。胡戴仁在其后漫长的待罪期间“闻讣”,则胡彧正常也应卒于此年之后,享年应该在八十四岁以上。

由此还想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也是“丙子”,该不会胡彧就卒于这一年,而被误作了上一个“丙子”?但高承埏早在顺治五年戊子(1648)就已经谢世[51],他本人绝对不可能有这种错误;除非《崇祯忠节录》一书在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的过程中,被哪个好事者误加上去——而这个可能性一般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附带关于王余佑《五公山人集》卷九最末一篇为《胡信山诗序》[52],不知《愧林吟稿》是否有载。

七 乔钵

乔钵,《提要》已定其生年为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而“卒年不详”[53]

按,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卷十七有一篇为乔钵而撰的《四川剑州知州文衣乔公墓志铭》(文衣其字),可惜末尾关于生卒时间等只说:“府君生卒年月、子孙嫁娶,具本家刻志铭中。”不过,其上文所述事迹,最后为:

癸卯春,升四川剑州牧。……凡七载,竭尽心力。先是,剑素有里长隐粮之弊,公欲力清之;……上官以贿庇里长而不直公,公于是郁郁成疾,卒不起。[54]

“癸卯”为清康熙二年(1663);自此“凡七载”,分别按头尾与实足计算,乔钵应该卒于康熙八年己酉(1669)或九年庚戌(1670)。而检同治《剑州志》,卷五《官师志·国朝知州》记载乔钵下一任李向荣为“康熙十年”辛亥(1671)始任[55]。如此,乔钵以卒于康熙九年庚戌(1670)的可能性居大。《剑州志》所记乔钵始任时间为“康熙三年”甲辰(1664),至康熙九年庚戌(1670)为头尾“凡七载”,也并无妨碍。

附带关于乔钵的表字,《提要》只提到“文衣”;而墓志铭开头称“字叔继,一字文衣”[56],则显然更加准确。又《清人别集总目》著录乔钵[57],不但生卒年均缺,而且字号、履历等等也基本阙如,应当予以补充。

参考文献:

[1]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清)戴明说.定园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清)汤宾尹.睡庵稿[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5](清)阮大铖.咏怀堂诗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6.

[6](清)孙奇逢.孙奇逢集(下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7](清)刁包.用六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8](清)薛所蕴.澹友轩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9]阮藩济,宋立梧等.(民国)孟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南府县志辑第16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

[10](清)魏象枢.寒松堂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11]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精品集[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2](清)薛所蕴.桴庵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3]赵尔巽等.清史稿(第3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4]李裕民.山西古方志辑佚[Z].太原: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

[15]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6]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20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7]张玲.戴明说生平及作品创作年代考证[J].美苑,2010(2).

[18]戴其润.沧州戴氏族人钩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19](清)戴明说.定园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0](清)高承埏.崇祯忠节录[M]//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第13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1](清)赵士麟.读书堂采衣全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2](清)王余佑.五公山人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3](清)魏裔介.兼济堂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4](清)李溶,李榕等.(同治)剑州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19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


[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项目编号:14ZDB076)的阶段性成果。

[2] 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 ),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歌。

[3]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5] 《清人别集总目》虽然按作家姓氏笔画排序,但各家小传也力求注明生卒年。

[6]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一,上册,P9).

[7] (清)戴明说.定园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132).

[8] (清)汤宾尹.睡庵稿[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P500).

[9] (清)阮大铖.咏怀堂诗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6,(P62-63).

[10] (清)阮大铖.咏怀堂诗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6,(P254).

[11]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一,上册,P11).

[12] (清)孙奇逢.孙奇逢集(下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P527).

[13] (清)刁包.用六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298).

[14] (清)孙奇逢.孙奇逢集(下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P1407).

[15] (清)孙奇逢.孙奇逢集(下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P1164).

[16]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一,上册,P15).

[17] (清)薛所蕴.澹友轩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80).

[18] 阮藩济,宋立梧等.(民国)孟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南府县志辑第16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P258).

[19] 又同卷稍后有本传,所记始任时间相同,见第278页。

[20] 阮藩济,宋立梧等.(民国)孟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南府县志辑第16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P259).

[21] (清)魏象枢.寒松堂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P765).

[22] (清)魏象枢.寒松堂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P768).

[23] 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精品集[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P217).

[24] (清)薛所蕴.桴庵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316).

[25] (清)薛所蕴.澹友轩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81).

[26] 赵尔巽等.清史稿(第3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P9924-9925).

[27] (清)薛所蕴.澹友轩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44-45).

[28] (清)薛所蕴.澹友轩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45).

[29] (清)薛所蕴.澹友轩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P45).

[30]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册,P521).

[31]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三,上册,P35).

[32]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册,P787).

[33] 李裕民.山西古方志辑佚[Z].太原: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P432).

[34]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三,上册,P49).

[35]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3册,P2440).

[36] 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P841).

[37]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20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P6590-6591).

[38] 张玲.戴明说生平及作品创作年代考证[J].美苑,2010(2),(P38-40).

[39] 张玲.戴明说生平及作品创作年代考证[J].美苑,2010(2),(P40).

[40] 戴其润.沧州戴氏族人钩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P93).

[41] (清)戴明说.定园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77).

[42] (清)戴明说.定园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98).

[43] (清)孙奇逢.孙奇逢集(下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P1396).

[44] (清)魏象枢.寒松堂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P420).

[45] (清)魏象枢.寒松堂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P418).

[46] (清)魏象枢.寒松堂全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P426).

[47]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三,上册,P50).

[48]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2册,P1570).

[49] (清)高承埏.崇祯忠节录[M]//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第13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P389).

[50] (清)赵士麟.读书堂采衣全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460).

[51] 可参陆林《金圣叹史实研究》第十八章《〈小题才子书〉所涉交游考》“高承埏、高佑釲”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第432-435页。

[52] (清)王余佑.五公山人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P210-211).

[53]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卷三,上册,P52).

[54] (清)魏裔介.兼济堂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154).

[55] (清)李溶,李榕等.(同治)剑州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19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P777).

[56] (清)魏裔介.兼济堂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153).

[57]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册,P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