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景气评价及预测理论
经济景气评价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涉及经济学、统计学、系统论等多个学科[11]。对于景气波动的形成原因可以利用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来解释,因为经济景气和经济不景气体现为经济波动,景气循环则表现为经济周期。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是景气评价的理论基础,而景气研究是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应用和拓展。
经济波动是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由于经济波动在早期呈现出较强的时间周期性,人们通常将经济波动称为经济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于1962年发现设备投资存在着8~10年的周期波动。此后,美国经济学家基钦发现了持续40个月左右的库存周期,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现了50~60年的长周期,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发现了15~25年的建筑周期。但是应该注意到,经济波动的周期与数学中的周期存在很大的不同,经济学中的周期时间长度并非是严格等长的。所谓经济波动的周期,主要是指每个周期都要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即扩张、收缩、衰退和复苏。各经济学派都认为经济的大起大落会带来效率和福利的损失,应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学家们开始注重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围绕为什么经济会产生周期性波动,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假说,代表性的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围绕经济周期的根源问题,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外生的,从而提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这类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与经济制度的变动无关,而是经济制度之外的其他某些因素波动造成的,如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等。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典型的假说有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75年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和卡莱斯基在1943年提出的政治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气候变化,影响农业收成从而影响整个经济。政治周期理论则认为是政府的周期性决策导致了整个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总的来看,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更多地从表象上来分析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这种理论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二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相对立,许多经济学家从内因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形成了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这类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造成的,比如消费、投资、货币,等等。代表性观点有马尔萨斯(1806)提出的消费不足论,霍特里(1913)提出的货币因素论,熊彼特(1912)提出的创新理论和巴拉诺夫斯基(1915)提出的投资过多理论。消费不足论认为,对消费品的需求小于消费品生产的增加是产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原因。货币因素论强调经济产生周期性波动的唯一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减,经济周期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创新理论认为是技术的创新或制度的创新导致了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从而产生经济波动现象。投资过多理论则认为,投资过多会使资本品的生产快于消费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三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在宏观分析的动态化基础上,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登上舞台。该理论强调内生因素,即使外生因素给经济带来冲击,这些外生因素也要通过内生因素才能起作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存在的必然性。该理论包括很多流派,主要以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和现代预期学派为代表。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总需求,而消费的短期变动并不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净出口所占比例很小,这样投资的变动就会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从货币供应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这个角度来阐述经济周期。现代预期学派则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偏差。
四 经济预警系统方法
目前常用的经济预警方法主要有黑色预警法、黄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黑色预警法不引入警兆变量,只考察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根据这种变化规律,就可以对警素的走势进行预测,此方法多用于单项预警。
黄色预警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它是根据警兆的警级预报警素的警度,包括指数预警法,统计预警法和模型预警法。指数预警法是指通过构建综合指数来达到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宏观经济领域,如景气指数法。统计预警法是利用警兆和警素的关系进行预警,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使用变量少、数据易收集、操作简单的特点。模型预警法是在统计预警基础上的进一步分析,一般是建立线性或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常用的有Logistic回归分析法、ARMA模型、ARCH预警法等。
红色预警法重视定性分析,对影响警素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预测者的直觉和经验等进行预警。按照不同的预警方法,经济预警系统可以分为经济景气指数预警系统、信号预警系统、状态判别预警系统、智能化预警系统和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等。
产业升级理论和景气评价理论散见于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文献和教科书之中,本章归纳和总结了产业演变升级理论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基本规律、重点理论和主要观点,为本书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撑,也是构建产业升级和产业景气预测分析框架的基础。综合来看,产业结构演变升级基本上遵循了由低级向高低演进的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可以分为初级结构、中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三个阶段,产业结构演进表现为由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演进的规律。初级结构是以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即以第一产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级产业结构是以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为主,即以第二产业为主、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级产业结构是以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即以第三产业为主、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总是不断经历由扩张走向收缩再走向扩张的过程,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波动。可以把经济新常态看成一个经济周期,各种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为研究产业运行景气情况和波动规律提供了重要借鉴。
[1]杨小凯:《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106~108页。
[2]张来明、赵昌文:《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光明日报》2016年1月27日。
[3]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1985年由Michael Porter在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
[5]马云俊:《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2016。
[6]学术界把这一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7]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中国台湾持续了40年。
[8]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第26~28页。
[9]劳伦斯·克莱因:《供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8(中译本),第148~149页。
[10]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07,第79~86页。
[11]虽然景气评价由来已久,并且在经济管理的实践中运用广泛,但是在一段时期内,经济景气评价的方法被称为“没有理论基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