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的未来发展
总体来看,目前以零售、餐饮等为主的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在保障就业、实现农村居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缓冲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成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条件,从而成为承载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政府也高度重视其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2017年国务院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放宽了商业服务业中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活动的范围,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舆论认为这体现了政府对基层百姓“谋生性营业”的宽容。
我们应该看到,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服务业产业层次依然较低。商业方面,尽管高端商业业态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网络购物对实体店经营产生较大冲击,导致商业低端业态规模有所缩小,但部分商业服务业人员的传统经营模式决定了其从业规模仍将在一定时期占有较大比例。服务业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人们对居民服务业需求的提升,低端服务业从业规模将迎来较快速的发展。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高端服务业产值较高,但从就业规模来看,低端服务业仍占很大比例。《2009年东京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东京的高端服务业和低端服务业产值比例分别为60.2%和24.7%,而低端服务业就业比例达到73.6%;美国经济分析局的2011年统计摘要显示,2009年,纽约的高端服务业和低端服务业产值比例分别为52.7%和38.4%,而低端服务业就业比例达到67.4%;而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市低端服务业就业占城市就业的53.5%。[5]另外,随着科技发展,无人售货等经营方式将逐渐替代现有的低端商业经营模式,但就服务业而言,其非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将无法通过技术进步加以取代。因此,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商业服务业人员职业阶层将出现商业人员高端化、服务业人员低端化双向发展趋势,从而会导致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内部的进一步分化,并强化其内部的异质性。
从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的蓝领群体中产阶层化角度来看,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进程、提升低端业态、强化品牌意识、扩大经营单位的组织规模、强化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训练等,将有助于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整体的发展。其中尤以推进城镇化和市民化为最重要。从农民工的情况来看,2015年农民工从事服务业的比例提高到44.5%,而制造业的这一比例则从2008年的37.2%下降到2015年的31.1%。与此同时,近来围绕家政、托幼方面的社会新闻也屡屡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这表明以居民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已进入十分急迫的规范运营、提升质量阶段。因此,一方面,逐步提升准入门槛、强化企业诚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等,将有助于确保居民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确定从业人员薪酬水平及增长机制、建立经营单位内部员工培养与晋升机制、加强社会及经营单位对员工的精神关怀等,也将有助于服务业人员获得较好的社会流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