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理愿景:孵化社会化的服务池
(一)治理原则:合法、合理与渐进
1.合法原则
作为一项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举措,网格化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必须依法进行,这既是政府依法治理的内在属性,更是保障个人基本权利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网格化工作在构思谋划、具体实施、全面推进等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然而,当前网格化工作实践主要是依靠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种依靠政策推动的改革举措,虽然符合“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模式,但如果没有法治层面的顶层设计作为支撑,就可能让此项工作仅停留在各地经验探索阶段,从而不利于此工作在全国的普及推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善于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我们必须将网格化工作从党和政府的政策推动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中来,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网格化工作的全面推进保驾护航。
2.合理原则
对于基层政府而言,网格化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不仅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履责,还关系到各单位、各行业和各领域,影响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方面,作为一种技术治理方式,网格化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硬件资源,这必然要求政府以其管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水平为前提和基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网格化工作要求当地政府能够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各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这必然需要基层政府具备坚定的改革决心、强大的政策执行力以及建立长效的网格化工作运行机制,因时制宜,尽力而为。因此,全面推进网格化工作,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相结合,更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渐进原则
网格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具体改革措施。网格化工作的新特点在于政府积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主动对政府治理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的各类需求。网格化工作的具体性在于网格化工作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将对基层政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让此项全新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严格遵循网格化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在构思谋划阶段,既要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短、中期工作目标,又要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设定长期的远景规划;在具体实施阶段,可以从具备一定信息技术条件和基础的政府职能部门或工作领域开始试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网格化工作逐一扩展、覆盖至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府下辖各社区和行政村及其他单位。
(二)治理路径:构建“组织—制度—人才—技术”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1.组织领导:精准定位政府职能部门
精准定位政府及职能部门权能,不断优化组织领导是实施网格化工作的核心。结合该地区网格化工作实践中技术逻辑与行政逻辑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必须首先在组织领导上统一协调技术与行政的组织力量,在既有的行政机关或部门的设置框架下,既重视行政力量的统一和协调,又重视技术手段的简易和便捷。
第一,行政领导方面。各级行政单位(包括基层一线的社区和行政村),要坚持技术与行政力量协调统一的原则,成立相应的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符合本单位网格化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领导小组的第一责任人最好是各级行政单位(包括基层一线的社区和行政村)的党政一把手,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辖区内行政和社会资源。
第二,组织实施方面。各级行政单位(包括基层一线的社区和行政村)的网格化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网格服务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的网格化工作以及站内的日常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其中,技术指导可通过聘请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技术工作人员或单位担任个人和组织顾问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的任务主要是为网格化工作开发相应软件、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等。如果有一定的财政保证,笔者建议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开展网格化工作中的技术工作部分,将技术方面的业务委托给有一定资质的公共事业单位运行,以防止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保持技术操作的专业性。
2.制度保障:完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常态、长效的运行机制是实施网格化工作的制度保障。作为一项新的改革举措,网格化工作既需要优质的技术手段,更需要高效的行政管理。如果缺乏常态的制度体系构建,没有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网格化工作很可能会停留在口号宣传或“一阵风式”的群众运动阶段。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畅通运行机制,让网格化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加强网格化服务站内部的制度建设。(1)明确网格服务站和网格员的职权职责,避免网格服务站和网格员承担无序的工作任务,保证网格化工作有序顺利开展。(2)加强网格服务站的内部管理,优化网格服务站值班考勤、网格员信息采集和录入、日常走访和巡查、信息资源分享、数据保密、工作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规范网格员的工作行为,提高网格服务站的工作效率。
二是畅通网格化服务站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1)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根据网格化工作的实施进度,由网格服务站牵头组织,定期召开相关网格化工作联席会议,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2)建立“网格化工作联系人”机制。网格服务站根据站内的职责分工,对口支持各职能部门网格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各职能部门也相应明确一名网格化工作联系人,专门负责本职能部门的网格化工作的组织和协调。(3)建立工作互换交流机制。网格服务站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期的工作交流互换机制。主要做法是从网格服务站抽调部分工作人员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实施工作互换交流,促进网格员熟悉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内容和流程,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网格化工作的性质、内容和流程。
3.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打造信息化的人才队伍是实施网格化工作的人才保证。网格化是一项新工作。新工作需要新知识和新观念。没有熟悉和掌握网格化工作专业的技术知识,网格化工作的实施将沦为空谈;没有树立和适应网格化工作所追求的“精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观念,网格化工作的推进将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在知识和观念方面,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第一,加强网格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网格员应对基层各项事务的能力和水平。网格员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内容都要直接面对一线群众,必然是一个“多面手”。要明确网格员在计生、民政、党建团建、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等政府日常工作内容和基本流程,督促网格员做好政府政策的宣传者和群众各类利益诉求的反映者和回复者。
第二,加强政府其他工作人员的网格化工作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对网格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实施推进网格化工作不能单纯依靠网格服务站和网格员,政府其他工作人员也要逐渐参与其中。通过召开网格化工作动员会议和网格化工作联席会议、职能部门内部组织学习网格化工作专业知识以及日常网格化工作实践等方式,推动政府工作人员对网格化工作的认可、支持,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工作当中。
第三,加强社区和行政村范围内网格化工作的宣传引导,提高社区、行政村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网格化工作的认可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网格化工作的实施需要与社区、行政村的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频繁的接触和互动,可通过开通短信平台、制定《关于网格化工作致辖区群众的一封信》、张贴横幅海报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向群众宣传网格化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网格化工作,进而提高网格化工作的影响力。
4.技术支撑:搭建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搭建网格化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是对实施网格化工作的有力支撑。网格化工作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将一套比较实用的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运用到政府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当中。这套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不仅成本和运营费用高昂,在人力资源配备上专业性要求较高,还在自身开发、运行和应用等各个阶段有着比较特殊的规律。因此,在搭建网格化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时,必须结合当地政府的财政水平和人力资源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开发。在开发这套系统软件之前,政府必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政府工作特点有比较详细的调研,对网格化工作有比较系统的学习,避免盲目、片面地开展网格化工作,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开发这套系统软件过程中,政府必须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下辖各单位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立平台所需的具体项目和内容。
第二,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运行和应用。这套平台开发后,建议首先就某个工作领域进行试运行的阶段,其间可针对平台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行政和技术方面的修改完善。在平台正式应用阶段,建议平台首先开通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更新功能,再按照本工作的进展情况,逐一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或单位安装这套系统,并根据该职能部门或单位相应的职权给予一定的数据资源分享权力。
第三,加强数据比对与资源共享。要让网格化工作的技术优势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保证技术平台中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这是网格化工作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提高政府日常工作效率的行政要求。因此,一方面必须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符合法律规定和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辖区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向技术平台开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及与政府工作的对接密度,推动辖区行政、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化,并依照相关职权职能进行赋权,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最优配置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