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在界定城镇化、结构转型和政府公共投资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城镇化、结构转型理论和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理论,搭建“城镇化结构转型目标(政策和制度)、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结构和政府行为)与宏、微观经济增长及结构效应”三位一体及其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国内外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现状、制度变迁、发展动态和经验;在分析面对城镇化结构转型的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进行指标框架构建;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PVAR模型和博弈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分税制背景下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深入剖析在政绩考核与晋升体制下的城镇化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用和行为特征;围绕人的城镇化,实证分析城镇化公共投资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案例比较分析;进一步剖析影响我国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体制、机制根源。基于以上研究,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优化城镇化公共投资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促进城镇化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的内容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本研究内容具体包括: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研究的技术路线、数据来源以及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规律、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城镇化结构转型、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界定、城镇化政府行为激励与公共投资供给效用、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指标及其效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整理和评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在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城镇化、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效率的相关理论,并确定城镇化、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等相关内涵,尝试性地提出城镇化、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章,城镇化结构转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与动力。从纵向、横向分别对国内外城镇化经济结构的演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城镇化结构转型进行定量评价——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化经济结构失衡的相关因素。
第五章,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推进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我国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现状,包括城乡差距、城镇化水平及其特征、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结构和区域差异等方面;其次,考察分析国内外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改进——影响因素与指标构建。深入探讨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与政府公共投资目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因素;开展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指标框架构建工作及其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面向城镇化结构转型的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和PVAR模型,选取财政分税制以来(1995—2014年)东、中、西部各省的经济结构与政府公共投资等相关经济指标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投入产出、产业结构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测度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及结构效应。
第八章,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用与行为的博弈分析。首先,对“政治市场”公共产品供求均衡进行分析;其次,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博弈行为进行理论假设,做博弈模型分析。
第九章,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与人口迁移的相关性分析。本章梳理总结城镇化人口迁移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城乡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十章,城镇化人口迁移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案例。本章梳理总结人口迁移成本和收益的理论基础,对东、中、西部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归集,通过三个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提出促进人的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影响我国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体制、机制根源分析。本章基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国内外的户籍制度,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公共服务制度的变迁历史进行比较,对我国的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体制机制进行分析。
第十二章,政策措施、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结合上述理论考察和实证分析等研究结果,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优化城镇化公共投资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促进城镇化结构转型的政策措施;最后,总结全文研究的主要观点,针对文中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本研究依据研究的步骤绘制了开展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见图1-1)。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