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1997年1月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第一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CCMF)算起,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即将迎来第20个年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是由我发起设立并推动的,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联合《中国证券报》和中外著名金融机构联合主办的大型学术性论坛。20年弹指一挥间,我也由一个充满活力、满怀理想的青年教授步入多少有点沧桑感的后中年学者之列。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有幸见证了中国是如何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的,我作为这一代学者的一分子,有幸参加了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一些重要理论的讨论,有幸参与了一些重大改革。这个时代让我们能尽情地展现我们的理论智慧,能理性地勾画我们追求的梦想。具有20年历史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正是这样一个能展现理论智慧和强国梦想的交流平台。
举办一届论坛是容易的,举办不同研究主题而且几乎在同一时间举办且连续不间断地举办20年大型学术论坛,则实属不易。在20届论坛上,都有一个主题研究报告和总报告,且核心研究团队几乎不变,则难上加难,如没有一点毅力和恒心,恐难以做到。我们做到了,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做到了。
本书收录的论文均由我亲自执笔撰写,是我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每一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撰写的主题学术研究报告,共计21篇(其中1篇为附录论文)。这些论文或文章都是围绕当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和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的主题展开的。收入书中的这些研究报告更多的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理研究多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收录本书中的论文是我这20年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20年来我在资本市场领域学术研究的轨迹。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中国的大国金融梦。我研究的逻辑告诉我,没有一个与中国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有疑问的,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是打折扣的。那么,中国的大国金融应该有哪些元素呢?我确信有三个元素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是开放、国际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大国金融形成的基石。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主要表现的是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二是人民币的国际化。由可自由交易的货币到全球重要的储备性货币,是中国大国金融形成的前提。三是完善的法制、透明的环境、坚如磐石的市场契约精神。这些软条件是中国大国金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证。具有上述特质的大国金融,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它既会给中国带来繁荣的动力,更会为中国赢得广泛的尊严。
我的学识和眼界决定我不可能从多角度去研究如何实现中国的大国金融梦。我迄今为止只是致力于中国大国金融梦基石之资本市场的研究。这本为历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撰写的研究论文集,历史地展现了我20年来资本市场的研究轨迹和心路历程。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到,我的大国金融梦是从不知不觉逐步演变成主动追求。我的同事瞿强教授说我研究资本市场具有宗教般的情感和执著。我乐于接受这样的评价。
收录本书的研究论文绝大多数都是为历届《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撰写的导论或总论的内容,少数是正文中的内容。许荣教授和赵振玲女士与我一起参加了编辑工作。为忠实于原文,收录时未作任何修改,即使是有明显的缺陷乃至谬误,因为历史是不能篡改的。亦请读者见谅。
吴晓求
2015年11月10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