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连珠:李瑞环著作中的比喻和用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把财力、物力撒了“芝麻盐”,到头来什么事情也难以办成办好。

原文:当前,在人民生活中确实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群众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说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客观条件有限,只有那么些钱、那么些物,决定了一个时期只能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问题。如果项目列得过多,把财力、物力撒了“芝麻盐”,到头来什么事情也难以办成办好,想办多,反而办少,甚至连少也办不成。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客观条件为借口,不去尽力而为。(1986年3月17日同天津市部分机关干部的谈话,《看法与说法》,30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解读:不要到处撒“芝麻盐”,一个时期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问题,这是李瑞环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不要到处撒“芝麻盐”,一个时期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办一切事情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做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成功、达到预想的结果,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实际,否则就会失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都希望发展速度快些再快些,都希望国家财富多些再多些,人民生活好些再好些,国家综合国力强些再强些。但是只有良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能性和客观条件。脱离了现实可能性和客观条件,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1996年3月9日,李瑞环对出席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天津代表团语重心长地说道:“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制定发展目标,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情况,而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求快。快要讲条件,安贫乐道、该快不快不是实事求是,好高骛远、竞相攀比也不是实事求是;快要讲方式,重视效益和质量,不能热衷于铺摊子,追数量,重复建设;快要讲实效,搞建设、求发展,最终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绝不能干那些看似繁荣,实际上群众得不到实惠、甚至是劳民伤财的事。”(《学哲学 用哲学》,37页)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为人民办实事,也不能超越财力、物力的客观条件所限。如果不顾客观条件,不分轻重缓急,不排先后主次,只顾说起来好听,看起来热闹,提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到头来劳民伤财,图了虚名,得了实祸。在这方面的沉痛教训的确不少。

不要到处撒“芝麻盐”,一个时期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坚持“重点论”,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22页,人民出版社,1991)李瑞环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抓重点,带全局”方法的重要性,1986年8月19日,他在送给邓小平的汇报材料中提出“稳定全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深得邓小平的赞赏。

我国建设为什么要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李瑞环指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平均分配,分散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想上,谁也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如能按照区别对待、确保重点、有快有慢、梯次发展的原则分配和使用力量,从眼前看,对某些方面会有点影响,但从全局和最终结果看,可能会更好些。”(《学哲学 用哲学》,243页)对于全国性工作,他是这样建议的,对于具体的工程建设,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谈到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时说:“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自始至终注意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学哲学 用哲学》,244页)不抓主要矛盾,工作中就会如坠烟海,失去重心,没有秩序,不分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抓主要矛盾,就不能把握全局,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而成效甚微;不抓主要矛盾,就不会有正确的部署和计划,不可避免地要打乱仗;不抓主要矛盾,就无法缩短工期,实现多快好省。

不要到处撒“芝麻盐”,一个时期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问题,就是要求不能总是以客观条件不够为借口,不办事或者少办事,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多次强调在各种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更要集中精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1990年他谈到在天津工作时采取过“五线交一”的办法,即:“第一,要办那些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第二,要办群众急需的事;第三,要办长远起作用的事;第四,要办具有两个文明意义的事;第五,要办力所能及的事。”(《辩证法随谈》,371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都是在各种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做事,一定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谁没有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里最有数。当然,“竭力”不是竭国家的财力,而是要竭尽我们自己的努力。

(王海龙 贺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