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连珠:李瑞环著作中的比喻和用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稳定全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原文: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总的讲不算慢。但是,我们总觉得应该也可能再快一些。我们酝酿了这样一个构想,即:稳定全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梯度推进。(1986年8月19日写给邓小平同志的一封信,《看法与说法》,13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解读: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天津走在前列。特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继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后,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决策,于1984年创建。它位于渤海之滨,距天津市区50余公里,总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这里原来是长芦盐场的晒盐池和大片盐碱荒地。它毗邻天津港,紧连京津塘高速公路,贴近京山铁路和天津机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开发区的建设和整个天津的发展在当时备受世人瞩目,也为邓小平所关注。1986年8月19日,邓小平从北戴河直抵天津,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视察。当晚,他对当时的市长李瑞环说:“我这次来天津,要看看你们的开发区,看看市容,还要到港口看一看。”也就是在这一天,李瑞环呈递了《写给邓小平同志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提出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十六字构想:“稳定全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按照李瑞环的解释,稳定全局,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在全局和总体上,实行稳妥的方针,尽量避免和减少大的波折和社会震动,在安定的前提下使经济稳步前进。重点突破,就是按照把东部地区作为发展重点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缩紧拳头,在一两个能带动和影响全国的沿海城市,实行大胆突破、超前发展的方针,集中各类人才,放手利用外资,形成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步伐,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的水平。以此为基地,由点及面,梯度转移,波浪式前进。

在这封信里,李瑞环阐述了提出这个构想的主要根据:第一,改革是一个探索搞活创造历史的过程,新旧体制的交织、转换必然要持续较长时间。10亿人口的大国,千差万别的状况,如果不加区别地实行同一办法,企望同步转换,必然增加改革的难度,延缓改革的进程,也容易加重社会的心理负担。若选择一两个有影响的城市,给它们以更多的条件,先行一步,取得经验,以此来带动和指导全局,这样做可能对整体改革更加有利。第二,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达程度很不平衡。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平均分配,分散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想上,谁也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如能按照区别对待、确保重点、有快有慢、梯次发展的原则分配和使用力量,从眼前看,对某些方面会有点影响,但从全局和最终结果看,可能会更好些。第三,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国际资本迅速增长,频繁流动。日元升值,石油降价,发达国家资本过剩,急于寻求出路。这不仅为我们利用外资提供了一个极好机会,也对我们使用外资的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得好,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用得不好,也会造成债台高筑。如果我们选择一两个经济技术基础好,消化吸收能力强,有创汇和还款能力的大城市,把特区的成功经验推而广之,让它们放手利用外资,加快行进速度,像上海、天津,10年各用上它百把亿美元,就全国来讲,也不会有大的风险。邓小平就此指出:“十年时间,有一两个地方,借百把亿美元,只要讲效益,有什么危险?两百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1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如果这个构想得以实现,我们就可以较快地建立起反映当代科技水平的新兴工业体系;就有了我国自己的用现代技术改造国民经济的基地;就能够为全国提供参观、借鉴的现代化城市样板。特别是全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认识,就会更加直观、更加具体,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就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现代化的美好形象,使我国的开放政策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就像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根据地那样,先红一点,再红一片,燎原之势,遍及全国。

李瑞环的这个构想是战略性的,是有前瞻性的,与邓小平后来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高度吻合。我们知道,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从我国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和条件出发,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他运用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来思考、处理地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和地理环境优越,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和支持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使全国各地区都能比较快地发展起来。邓小平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152页,人民出版社,1994)。在此基础上,1988年9月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他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277~278页,人民出版社,1993)邓小平设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李瑞环的上述构想和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都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这种战略构想的思路,实际上融入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由东部大发展带动中西部大开发的实际进程等,都是生动的例证。

(牛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