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贸易差额总体状况
(一)国际收支差额结构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以来保持顺差状态,而且呈现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见表1)。特别是经常项目,1995年顺差仅为16亿美元,入世之后则迅猛增长,2008年达到4261亿美元的高峰,此后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有所回落,但2010年仍保持了3054亿美元的顺差水平。但从细分项目来看,货物贸易是构成顺差的主要来源,而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起到了缩小经常项目顺差的作用。同经常项目顺差的变化趋势相同,货物贸易顺差也是在2008年达到了顶峰,2009年出现大幅下滑,2010年又有所回升。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在1995年至2007年之间变化不大,但2008年之后则迅速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逆差接近30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发展则处于较低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而服务业往往具有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吸纳就业水平高、污染及耗能低等特点,一国服务业水平低意味着该国的产业结构有待提升。实际上,制造业迅猛发展而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在发展过程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且附加值低,获取的贸易利益有限。此外,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与壁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本国服务业给予高度保护,迟迟未能开放服务业市场,以至于在入世十周年之际,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指责“未能履行入世承诺”。
表1 中国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计算。
在资本与金融项下,我们考察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项内容。1995年以来,外国企业来华直接投资持续稳定地增长,2010年已达1851亿美元,是1995年的5.2倍。这些外资企业大多是将中国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并采取外向型经营战略,是中国出口贸易迅猛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Li and Wang, 2009)。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2007年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较慢,但2008年之后则迅速增长,表明中国企业在拓展经营范围、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比较而言,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仅为吸引外资规模的三分之一,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证券投资方面,资产项目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10年中国居民持有的海外资产增量为76亿美元;负债项目则出现了较为平稳的上升,2010年中国在海外获得的股票和债券筹资额达到了317亿美元。相比直接投资来看,近年来中国的证券投资资产和负债规模较小,通过金融领域筹集资金、获取资源的能力仍然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