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毋意
“毋意”强调的是,应坚决摒弃想当然的做法,努力防止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钝化,避免形成定式思维,提防个人的情绪因素对决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心智需防钝化
“心智模式”一词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肯尼思·约翰·威廉·克雷克(Kenneth John William Craik)在20世纪40年代所撰写的著作《解释的本质》中提出,指的是人们在成长的历程中,由于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既定的思维习惯。心智模式的成熟,有助于简化人们的决策过程,加快决策速度,是决策效率得以大幅提高的基础。然而,心智模式却很容易出现钝化现象,往往使人们陷入定式思维。
孔子曾绝粮于陈、蔡两国之间,七天七夜粒米未进,只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睡大觉。此时,他的弟子颜回从外面找来了一些米,烧火做饭,快要煮熟的时候,抓起一把就吃。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些失礼,不太高兴。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对他说道:我刚才梦见先君了,应该把干净的食物献给他们吃。颜回立即回答道:那可不行!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弄脏了饭,我抓出来吃了。孔子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颜回,事后,他感叹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时并不可信;我用心去思考,但心有时也是靠不住的。弟子们,一定要牢记呀!(注:出自《吕氏春秋·任数》。)
从“孔子绝粮”的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作为圣人的孔子也不免被“眼见为实”的情景所欺骗,在不经意之中犯了错。对于一般人来说,则更容易沦为思维定式的奴隶,因此,要谨防心智模式钝化。
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智力究竟是什么》一文中讲述的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也很有启示性。阿西莫夫自幼非常聪明,智商高达160,一向引以为豪。有一天,阿西莫夫遇到一位当汽车修理工的老熟人,修理工和他打趣道:“博士,我出一道题考考你的智力,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见阿西莫夫点头,修理工问道:“有位又聋又哑的人,想买几颗钉子,走进五金店之后,对售货员比划着手势——左手的两个指头紧捏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成拳头做敲击状。售货员拿来一把锤子递给他,聋哑人连忙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个手指头,售货员一下子明白过来,拿给聋哑人钉子。聋哑人刚走,进来一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会怎么做?”阿西莫夫随口答道:“肯定会这样。”说着,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成剪刀的形状。修理工哈哈大笑道:“博士,你错了!盲人只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
可见,由于心智模式的钝化而形成思维定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与智商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心智模式的钝化很容易成为创新的阻力。而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环境的不确定性则是一种常态,因此,打破定式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彼得·圣吉将改善心智模式归纳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一的原因。(注:参见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9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一个历史积淀已经很深厚的企业,或者一个思维习惯已经养成的成年人来讲,心智模式的改善绝非易事。在日本明治时期,生活着一位著名的禅学大师——南隐。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慕名前来,向南隐问禅,刚落座便口若悬河,一派宏图大论。南隐给教授倒茶,水已经溢出杯子,他却不停下来。“满了!满了!”教授大声提醒南隐。南隐接过他的话茬,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你的心就如这只杯子,已经装满了自己的东西,如先不倒空,我如何向你说禅?”如此看来,心智模式的改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除旧布新的过程,需要企业及其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2.警惕隧道视野
当人身处隧道之中时,他所看到的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这种情形被称为隧道视野效应。盲人摸象,不同的人得出大相径庭的判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认为天与井口一般大,均是隧道视野效应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种隧道视野效应还可能被误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强化。
正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山还是那座山,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同样,一个人在某种环境、某家企业、某一管理层级、某个管理职位所处的时间长了,也会形成类似的隧道视野。比如,在企业中,部门本位主义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除了受部门小群体自利动机驱使之外,很大程度上源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位所形成的隧道视野。如果说自利动机所驱动的部门本位主义还让当事人内心不时感受到来自道德约束的压力,那么,由隧道视野所形成的部门本位主义则有着一种天然的真理在握感,对企业的协作意愿、团队合作精神和协同效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在企业中,隧道视野现象比比皆是。人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未必符合实际情况,但他们已经习惯成自然地将它们看作正确的。要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就必须改善心智模式,创新思维方法,摆脱画地为牢的束缚,跳出狭隘的圈子,克服主观成见,形成从全局的角度系统思考的习惯。否则,很容易出现“位置决定思维”、“屁股指挥脑袋”的情形。彼得·圣吉之所以将系统思考视为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最重要的修炼,将它看作贯穿其他四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的核心(注:参见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3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道理就在于此。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也许能够使企业绝处逢生。
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博士提出的“六顶思考帽”是打破隧道视野的一种有效思维方法。为了更全面、透彻地讨论问题,他主张讨论者应将所思考的问题的不同方面区分开,舍弃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当人们戴上白色的帽子时,以事实、数据的表达为焦点;当人们戴上红色的帽子时,以感觉、情绪的表达为焦点;当人们戴上黄色的帽子时,主要考虑事物积极、有价值的一面;当人们戴上黑色的帽子时,就得冷静反思,探求“真不真实”、“适不适合”、“合不合法”等;当人们戴上绿色的帽子时,以创新、突破为焦点;当人们戴上蓝色的帽子时,以监控及指挥其他五顶帽子为焦点。(注:参见爱德华·德·波诺:《六顶思考帽:迅速搭建智力资本扩张的平台》,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为了打破职位对思维的束缚,一些企业开始推行岗位轮换制度,让管理者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定期轮岗。毫无疑问,岗位轮换会增加一定的学习成本,甚至可能导致管理者缺乏相应的归属感,但是有助于管理者形成多视角的思维模式,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减少部门之间可能发生的摩擦。这也是企业培养头脑活跃、心智开放、能力全面的后备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3.避免情绪诱导
有一则“疑邻窃斧”的寓言,在《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看他走路的姿态,像是偷斧头的;看他脸上的表情,也像是偷斧头的;听他说话的声音,依然像是偷斧头的。总而言之,邻居的儿子的一举一动,没有哪一处不像是偷斧头的。不久,这个人到山谷里锄地,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后来,再看见邻居的儿子,看他的言行举止,又一点儿都不像是偷斧头的了。
心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情绪。不同的情绪状态会让人做出选择性的观察、倾向性的思考。一个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的人,对其他人的想法根本不会认真去听,即便听也是有选择性的;而一个自惭形秽、极易自卑的人,对于某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所说的话,则可能总是言听计从。一个人面对自己信赖的下属,往往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视而不见,可能纵容出一群庸人和懒人;而面对不属于自己核心圈的人,则往往容易看到他们暗淡、不光彩的一面,让不少能人被搁置在一边。在遭遇挫折的时候,管理者很容易看不到希望,过度悲观、泄气;而一旦顺风顺水,管理者又很容易忽视问题,往往自信得过了头,结果可能在小河沟里翻了船。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能轻易为情绪所左右,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多一分清醒,就多一条后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从好的方面想一想,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变逆境为顺境。当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被问及为什么不追究遍及全球的对Windows系统的私人盗用行为时,他说道:“你们只看到这些私人盗用行为,却没有看到:正是这些私人用户托起了微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