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第二版)(管理者终身学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君子求诸己

《论语·卫灵公》中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则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孟子·离娄上》中同样强调:“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凡是行动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孟子具体解释道:“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意思是: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就要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没有管好,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是否够用;我对别人有礼,别人却对我不理不睬,就要反问自己是否不够恭敬。

在企业中,经常可能爆发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冲突。对于不知情的局外人而言,这种冲突颇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味道,似乎应该“拉出去各打五十大板”,但如果双方都能够自我反省一下,矛盾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但关键的问题是:谁先做出让步?

从这个角度而言,位高权重的管理层应该率先“反求诸己”,这既表现出一种姿态,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诚然,管理层可以凭借自己的强势向员工开出解聘通知书,但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种“双输”的结果。遗憾的是,对于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由于长期处于企业这一金字塔式科层组织的最顶层,拥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因此一旦企业出了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求诸人”。开除几匹“害群之马”固然可以出一口恶气,但情绪的宣泄未必能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应该好好体会一下李嘉诚的管理感悟:“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人生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我有与命运拼搏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心、有机会,但有没有智慧?我自信能力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注:转引自《李嘉诚的自我管理》,载《河北企业》,2006(2)。)

即便员工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也至少映射出企业的制度存在缺陷。在企业中,如果一个人出了问题,应该从当事人身上找原因;而如果大多数人都出了问题,就应该从制度上找原因了。企业要么缺乏相关管理制度;要么即便有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也已经落伍了;要么各种规章制度之间不配套,这个管理办法与那个管理办法相冲突,让人无所适从;要么某一规章制度与另一规章制度未能实现无缝连接,中间存在管理的空白地带,给员工以钻空子的机会。

在制度建设方面,许多企业重堵而轻疏,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美国Websense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3%的受访员工在工作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中国员工每周花在网上处理私人事务的工作时间为5.6小时,中国的IT主管认为员工每周会花费至少6.2小时的工作时间在网上冲浪。仅仅依靠“堵”的办法,如限制员工使用某些软件、对员工浏览网页及发送邮件进行监控等,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一点也不难,但问题是,这将大大伤害员工的感情,让他们觉得得不到信任。如果整个企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即便管理层允许员工上班时间上网冲浪,恐怕他们也没有闲工夫这么干了。治人如治水,宜疏不宜堵。水之就下,借助的是自然之力;管理员工,也需要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