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中国:长三角发展新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代序)十八大后追赶战略下的均衡中国与经济变革

十八大后的中国全面进入了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相对均衡的发展战略时期。从追求发展速度到速度与民生的双重追赶,意味着中国将出现以要素价格不断上扬为基本特征的重大经济变革趋势。如果这种成本上升的趋势不能为生产率上升速度所消化,不能从依赖低成本比较优势转向依赖创新驱动的竞争优势,经济将出现“滞涨”并陷入发展陷阱。为顺利实现这种“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效应,需要我们转变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的立足点,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动积极地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迎接新经济变革所提供的战略机遇的不二法门。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结构变化要速度,是走出仅仅依靠投入和消耗维持发展速度的怪圈、全面进入集约化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标志和途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采取的是追赶型发展战略。如果我们把过去三十多年来从贫困快速迈向基本小康作为中国实施的第一轮追赶战略的话注1,那么随着GDP总量进入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6 000美元,中共提出的“两个100年”的目标,就意味着中国整体上进入了以赶超西方中等发达国家为目标的第二轮追赶战略。实际上,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有条件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的地方和作为实施追赶战略的第一方阵,早已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

第一轮追赶战略形成了“中国经济奇迹”注2,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突出的、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老大难问题。党的十八大全面启动了“两个全面”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这里,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的追赶战略,其定性的内涵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具体表现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除了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经济目标外,在民主与法治、文化软实力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如提出了社会保障全覆盖、收入差距缩小、医疗服务人人享受、严格环保等新要求。显然,与第一轮追赶战略中把资源集中于经济建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相比,第二轮追赶战略的基本特征是“五位一体”的相对均衡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实现。

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第二轮追赶战略与第一轮追赶战略相比,在战略的本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在十八大报告判断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的前提下,第二轮追赶战略将会面临或怎样的发展环境?它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根据发展战略的变化改革经济发展体制,以适应发展战略变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