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中国:长三角发展新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问题的提出

长三角是我国获取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前沿地区,其对外开放的主要途径是国际代工,接受国外订单并生产低端产品低价出口。这种发展途径使得长三角迅速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其中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使得长三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加工厂。这种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的均衡。但是这种均衡并不稳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难以持续稳定的脆弱均衡。由于这种均衡的前提是我国要素成本低廉,所以随着我国国内要素和资源价格上升,它极易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一方面代工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大买家也将订单转移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传统比较优势均衡的脆弱性进一步凸显,外需减弱给我国国际代工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调整,要从出口导向的全球化战略转向扩大内需的全球化战略。这种战略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将我国国民经济循环内部化,脱离全球要素和产品服务的大循环,而是要克服传统比较优势均衡下的不足,以庞大的内需市场为基础,利用“虹吸效应”吸引全世界的高级要素来发展我国的创新经济,为我国企业层面的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在满足我国多层次的广大内需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等多方面打造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以上过程可以概括为我国积极获取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进程,这一进程必然包括提高产品层次,将生产重心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只有在这种产品层次定位的转变中,我国制造业才能摆脱低端制造、低价销售的国际印象,才能规避世界上其他国家频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一般而言,这种产品定位的高端化显然将为本土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能在本土制造业中产生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和民族品牌。当然在中端和高端这两个层次方向中,高端产品市场难以短期内进入,遭遇被跨国公司挤压的境地。所以中端产品市场是我国本土制造业短期内的发展重心,长三角制造业更需要在其中有所作为;而远期内高端产品市场将是发展重心。

本章集中研究在从第一波全球化向第二波全球化转变的过程中,长三角乃至我国比较优势均衡下产品层次定位演变的具体规律,试图揭示其中的关键因素并阐述其具体机理。下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阐述长三角乃至我国产品定位演变的理论机制,第三部分构建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分析长三角与我国产品层次初始均衡的实现与产品层次提升的条件。第四部分是简要的总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