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部地区空间分布格局的现状特征
(一)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资料,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4.56%提高到2011年的42.99%,6年来提高了8.43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51.27%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见图1—6)。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兰州、贵阳、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城镇建设也有相当大的进展。其中,重庆、成都、西安已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昆明、乌鲁木齐作为边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注38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不仅仅是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体系、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产业不断调整和聚集的过程。
图1—6 2004—2011年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城镇化率
注:由于西部地区2010年数据缺乏,所以2010年数据是由其他几年数据回归得到的。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至2012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二)主要经济区
西部大开发的十多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部经济发展,形成了几大经济区。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及其周边,重要资源富集区与大型水能开发区、重点口岸城镇优先开发、率先发展,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对西部重点规划发展的区域做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成渝、关中—天水、滇中、黔中地区等11个重点经济区。
1.成渝经济区
该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龙头老大。《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将涵盖川渝两地46个区县市,即四川15个区县市,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 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其中,成渝经济区四川行政区划部分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重庆除了一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外,还有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等8个区县(自治县)被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整个成渝经济区涉及的重庆面积是5.15万平方公里,占重庆总面积的73.56%,涉及重庆人口2 38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62.5%。可见,重庆在成渝经济区中的面积和人口比重之高,给重庆的经济发展拓展了大空间。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被初定为5个方面的内容: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或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 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3.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的中枢,是跨越陕甘两省的重点开发区,以西安、咸阳一体化为核心,涵盖天水、宝鸡、铜川、渭南4市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人口、经济规模均占大西北的1/4左右,既是西北历史古韵积淀醇厚之地,亦是科技人文智力资源的高密集区,每万人口中拥有科技人员60人、在校大学生285人,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注392000年至2007年,该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该2007年达到3 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 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
4.呼包银榆地区
呼包银榆经济区地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腹地,是沟通华北和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卓资县、凉城县、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的沙坡头区和中宁县;陕西省的榆林市。该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加快该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陕甘宁革命老区
该经济区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总体发展水平低。2009年与200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4.2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2.6倍和2.4倍。特别是2006—2010年,这5年来该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底子薄、条件差,总体发展依然滞后,贫困问题突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和69%,城乡居民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和68%,55%的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老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富集区,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岩盐、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品位高,埋藏浅,开发条件好,煤炭产量已达3亿多吨,长庆油田原油产量年均增速多年保持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百万千瓦级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依托资源禀赋,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正在逐渐形成。但老区的发展对能源资源依赖性强,重工业比重高,能源资源优势就地转化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关联产业发展滞后,节能减排压力大。
6.黔中地区
黔中经济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重点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核心、延及周边的经济区域。范围包括贵州省贵阳市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仁怀市,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等,共计33个县(市、区)。区域国土面积53 802平方公里,占贵州省的31%;2011年常住人口1 571万,占贵州省的45%。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3 396亿元,占贵州省的6.0%;固定资产投资2 538亿元,占贵州省的5.0%。以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粗具规模,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具备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
7.滇中地区
滇中地区历来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内包括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四个州市,截至2010年,该区域集中了云南38%的人口和59%的经济总量,是云南大中城市聚集、交通物流便利、产业基础扎实、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教文卫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该经济区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商贸物流基础和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8.兰西格地区
兰西格经济区共涉及甘肃、青海两省的5个地级市、5个自治州和1个地区,具体范围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州,武威市的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定西市的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挑县、通渭县;青海省的西宁市、海北州、海东地区、海西州(不含唐古拉山镇)、黄南州的尖扎县和同仁县,海南州的贵德县和共和县,总面积40.77万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1 556.3万人,是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注40该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区域性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9.天山北坡地区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我国西部区域经济规划中重点发展的综合经济带。这个经济带是形成于山麓洪水冲积扇的绿洲城镇带,呈条带状分布。天山北坡经济带占全疆总面积的5.7%,约9.54万平方公里。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乌苏市、奎屯市、阜康市、昌吉市、玛纳斯县、沙湾县和呼图壁县等10个县市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属于走廊型地带,这里聚集了全疆超过20%的人口。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是新疆经济的重心,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2 903.18亿元,占全疆的53.4%,比上年增民28.2%,占全疆的比重增加了0.4%。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疆处于先进水平,是新疆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心,是新疆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区域,处于核心地位。注41
10.宁夏沿黄地区
宁夏沿黄经济区,以黄河为纽带,以引黄灌区为依托,范围包括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4个地级市,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宁县、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6个县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含太阳山开发区),区域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宁夏国土面积的43%。区域内土地肥沃,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便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截至2009年,宁夏沿黄经济区总人口490.06万人,占宁夏总人口的78.38%,地区生产总值1 248.24亿元,占宁夏总产值的92.24%,财政收入108.05亿元,占宁夏财政收入的96.8%,已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龙头。继2002年提出建设“大银川”发展战略后,宁夏于2005年又提出建设沿黄城市带战略,核心是建设以银川市为龙头的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推动整个宁夏城市化发展进程。宁夏“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利用宁夏沿黄地带集聚10座城市的优势,打造“沿黄城市带”,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为骨干,其余城镇为基础,规模结构合理、功能定位互补,空间布局科学、整体协调的城镇体系。注42
11.藏中南地区
藏中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藏南谷地,海拔在3 500~4 500米,是以拉萨为中心的部分地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农林畜产品生产加工、藏药产业、旅游、文化和矿产资源基地,水电后备基地。
(三)主要农产品主产区
西部地区农产品主产区是充分利用西部的光热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同时结合自身特色,形成的优势特色农业。《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西部地区的八大主要农产品主产区以及其主要农产品,分别为:天山南北麓地区——棉花、小麦、畜产品;河西走廊地区——小麦、玉米、畜产品;河套灌区——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关中平原——小麦、玉米;四川盆地——水稻、玉米、油菜;滇黔坝地——玉米、马铃薯;桂西北地区——水稻;西藏“一江三河”坝地——青稞、畜产品。
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得以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如广西的制糖业、云南的烤烟业、贵州的辣椒产业和白酒业、四川的白酒和生猪产业、陕西的苹果加工业、宁夏的牛羊肉产业和清真食品产业、新疆的纺织业和水果加工业、内蒙古的乳制品和羊绒等产业。在这些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下,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格局问题得以部分解决,民族地区经济落后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例如新疆天山南北麓地区,在全面提升农产品主产区发展水平的同时,从确保新疆及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农业向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农产品粮食和加工原料供给主导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推进粮食、棉花、特色林果和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以“天北与天南两带”为主体的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
——天山北坡主产区。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蛋白玉米、水稻、豆类为主的粮食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葡萄、枸杞、小浆果、苹果和其他时令果品为主的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以加工番茄、枸杞、酿酒葡萄等为主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天山南坡主产区。建设以香梨、红枣、核桃、葡萄、巴旦木、酸梅、苹果、杏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以加工番茄、红花、色素辣椒、芳香植物等为主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四)对外经贸合作活跃地区
1.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是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深化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开放门户,深化新疆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国家的合作,加快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
3.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与东盟合作的高地,以广西为核心,建设并完善与东盟合作的平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4.云南省
云南省是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合作,建设西南出海战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