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历代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孟子》注28(五则)

image

孟子论浩然之气


image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本篇题目为编者所加。孟子是儒家道德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坚守儒家基本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他所提出的“养浩然之气”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古代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高尚的人格修养境界,此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在这篇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中,孟子道出了自己“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秘诀:气所以浩然,在于集义而生,心中无愧,正道直行!


image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注29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注30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注31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注32,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注33,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注34诸侯,恶声至,必反注35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注36,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注37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注38,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注39。”“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注40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注41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不从齐宣王召注42


image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这是孟子的一贯信念,这一点,在本章中有鲜明的体现:齐宣王以寒疾为辞,不去就见孟子;孟子也以有疾为辞拒绝朝见不能礼贤下士的齐宣王,在权势面前保全了士的尊严。焦循《正义》曰:“此章指言人君以尊德乐义为贤,君子以守道不回为志者也。”可谓深得此章旨趣。


image

孟子将朝王注43,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注44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注45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注46,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注47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之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注48。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注49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注50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注51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注52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注53,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注54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孟子论大丈夫注55


image

在中华民族人格修养上,大丈夫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是不少热血男儿的追求。孟子在与景春的问答中指出:大丈夫不在于有多么大的权势,而在于能经得起富贵、贫贱以及武力威胁的考验,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在这样的人格面前,那些不讲原则的乡愿、为虎作伥的小丑、自私苟安的宵小,显得实在太渺小、太猥琐了!


image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注56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注5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注58,贫贱不能移注59,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论枉尺直寻注60


image

在与弟子陈代的对话中,孟子生动形象地指出“枉尺直寻”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历史证明孟子是正确的,己不正,不能正人。那些欲枉尺直寻者最终几乎全部被当权者拖下水,成为帮闲,乃至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或者,枉尺直寻本来就是攀附权贵的一个漂亮借口。


image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注61,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注62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注63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注64与女注65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注66,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注67,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论穷达注68


image

孟子的“穷达”观,当是继承和弘扬孔子所提倡的处世进退上“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基本理念而来,集中反映了儒家的处世最高原则。孟子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数千年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而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容易,首先要能“尊德乐义”。


image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注69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注70;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注71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