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指南
第六章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一日三餐要合理
“早餐宜好,中餐宜饱,晚餐宜少”,是有科学根据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运行随着昼夜的变化各有盛衰的不同。昼日阳气盛而阴气衰,夜晚则是阴气盛而阳气衰,因为白天气温较高,加之人体的活动量大,物质代谢旺盛,需要的营养也相应地要多。到夜晚时气温下降,人们大多处于宁静状态,活动量小,需要的营养也相对少一些。
早餐宜好
人们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起来开始活动、工作,可这时胃肠却处于空虚状态,这时候若能及时进食,补充足够的营养,大脑也就有了充足的能量进而使精力充沛。这就是人们把早餐比作大脑启动“开关”的原因。
所以,早餐要及时,而且质量要好,也就是营养价值要高,同时还要易于消化、吸收。
那么,早餐吃什么好呢?最好是稀、干搭配,如面包、馒头、包子、鲜牛奶、酸牛奶、鸡蛋、稀饭、豆浆、新鲜水果或果汁等,可适当选择。
传统的中式早餐——稀饭咸菜或豆浆烧饼油条,在营养上都不太符合要求。
科学的做法是,稀饭可加些小米或红豆共煮,但不能过稀;以鸡蛋、肉松或咸鸭蛋、松花蛋之类佐餐,也可用花生米或豆腐干,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餐后可加食水果。注意早餐不能一直吃同样的食物,要注意营养和食物种类的合理搭配。
现在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甚至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或只凑合着吃少许,质和量都不理想。他们的想法是宁可早晨多睡一会儿以保证工作效率,其实,这样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因为一夜未进餐,早晨起床时血糖最低,如果再不吃早餐,肌肉和脑所需血糖必须靠肌肉中的蛋白质转化,但由蛋白质转化是无法给脑供应足够的糖,脑的血糖仍会很低,这样,人就会感到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说早餐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当天的工作效率、体能,早餐一定要吃好。
中餐宜饱
午餐处于一日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一个上午的劳动,消耗营养较多,下午还需继续工作,所以,午餐宜适当多吃些。中餐吃饱,才能弥补上午的损耗和满足下午继续活动的需要。
所谓饱是指保证一定量的营养供应,不仅是进食的数量要多些,而且质量也应好。主食可选米饭、面条、馒头、饺子之类,菜可用肉类、鱼类、蛋、虾、豆制品、蔬菜等进行合理搭配,另外还要适时进食水果。
应该注意的是,中餐宜饱,但也不能过分,过饱则使胃肠负担过重,甚至损伤脾胃功能,影响整个人体的生理活动。
晚餐宜少
晚餐后一般活动量小,没有多长时间就要就寝,所以不宜多食,而且宜清淡些。多食或过于肥腻往往会成为致病之因。唐代孙思逸在《千金要方》中指出:“饱食而卧,乃生百病”。说生百病,未免有些夸张,但现代研究也认为,晚餐过饱或过食肥腻,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晚餐过于丰盛,吃得过饱,摄入的能量过多,过剩的热量就会转变为大量的脂肪存积于体内而引起肥胖,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隐患。晚餐吃得太油腻,血脂猛然增高,再加上睡眠时血流变慢,会致使大量脂质沉积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小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病。晚餐过饱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往往习惯于早餐匆忙,午餐凑合,晚餐全家团聚,十分丰盛,其实这样的生活习惯是不符合科学,也不利于健康的。营养学家研究认为,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是:早晨占全天热量的30%,中餐占40%,晚餐占30%,这样的比例最为适宜。早餐质量要高;中餐要吃饱,也要吃好,中餐吃好了,晚餐自然也就会适量;晚餐应清淡,易于消化,不宜过量。
当然,晚餐宜少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若是夜间工作者又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