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宽广
时常有压力感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胸怀不够宽广造成的。对待他人不够宽厚,或睚眦必报,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伤害,包括负疚感。人生在世,何不尝试原谅他人,把心胸放得更宽广一点呢?
唐代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时,就装着没有听到。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他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骂我,我真不想烦劳你来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田舍翁!”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
有这样一个人,他住在荒僻的山区,每星期用六天的时间工作,第七天他就去当传教士,向邻近的一些山民传道,而他所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山民的奉献。有一次,他带6岁的小女儿去做礼拜,在他讲道的小教堂门口摆着一张桌子,走进教堂时,这个小女孩看见桌上放着一只奉献袋,她父亲伸手从衣袋里掏出五毛钱,放进奉献袋里,这时还没有一个山民到。礼拜做完之后,山民一一离开了,传道者和他女儿最后离开。走到门口,父女俩都很想看看听众今天共奉献了多少钱,结果呢,从奉献袋拿出来的,只有他所放进去的5毛钱。
“爸爸,你知道吗?”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传道者的女儿说,“如果你能多放进去一点,你现在就能多拿到一点了。”
胸怀宽广的人把别人的错误淡忘,只记得他人的善行,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能“饶恕”一切冒犯的人,还有什么会比这个更能彰显心胸的广博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有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多一点宽恕,心灵便会多一份宁静,与崇高相伴,我们也就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都说一个没有大胸襟的人不会成大事,确实如此。
如果一个人整天只对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计较,那他心里还有什么地方能放得下伟大与卓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