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焉知非福
国王有7个女儿,这7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10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9个。
第二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地别着10个发夹,所以都很懊恼,却说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就是王子与七公主从此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失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福气,但我们虽然也懂得这样的道理,却常常做不到不会因为失去而忧虑。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
1883年,天真烂漫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在他俩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父母的反对。这两位老人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称?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个人的爱恋,还爱着科学和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砍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就是一次失去。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历史将改写,世界上就会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或许,关于失去,我们可以学一学下面这位先生的从容淡定。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然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了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过去,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未来。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为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去赢得新的爱情……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在《传》中说,有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行走时遇见东西就拾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着头往前走。它的背发涩,堆放上东西,掉不下来。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不停止的贪婪行为,终于使它累倒在地。
也有人说,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后会什么都得不到!
人生就是在得与失之中慢慢流逝,任何获得的背后都是失去,同理,任何失去的后面也包含着得到。比如你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成功了,表面上你是获得了财富、权力等,但你同时失去的是选择做其他事情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每个人都有过失去,但对其所持的心态却不同。有的人总是向别人反复表明他失去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珍贵,这是很没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表现不同,比如,他们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之后,不是一味地伤感,而是主动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