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里含有避孕药,是真的吗?
自来水中含有避孕药!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匪夷所思的事情!不过微博上就盛传这样一个“传说”:
“中国是避孕药消费第一大国,不仅人吃,且发明了水产养殖等新用途。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学者对饮水里的雌激素干扰物研究发现,23个水源都有,长三角最高。另外,它们作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人体积累,后果难料……”
此条微博一出,立即在网上被疯传。喝水就会导致“不孕不育”?这让很多网友感到有些可怕。
专家们则表示,水环境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水中雌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产生负面效应。不过自来水里含有避孕药又是怎么回事?
剖析
认识一下“环境雌激素”
“自来水中的避孕药”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专业说法应该称作“环境雌激素”,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素。环境雌激素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其实它是指一类进入机体后,具有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结合、代谢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包括人工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天然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会给人类的生殖带来危害。当环境雌激素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人体后,与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竞争,结合细胞中的激素受体,造成人体激素过剩,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人体性激素的正常工作,出现各种机能障碍。女性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男性多出现睾丸癌、前列腺癌、精子的数量与质量下降等。
环境雌激素物质还会造成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障碍,因为它可以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重要内分泌腺体的正常分泌,从而导致精神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国内六大水系雌激素污染比其他国家高
上述微博中的结论出自于中国《环境科学学报》一篇名为《对于雌激素干扰中国水源污染问题的评估》的文章。文章提到,调查了中国六个主要水系的23个水源样本,所有提取的样本都含有重要的环境雌激素。文章还比较了中国同德国、希腊、葡萄牙、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的水环境,发现中国六大水系中所含的主要雌激素都比其他国家要高。目前雌激素主要有六七种,其他一些浓度低效应小的则有上百种。
水中的雌激素让鱼儿都“女性化”了?
某大学一位环境学博士表示,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验证明,生活在这些“环境雌激素”中的鱼类调节机制紊乱,并扰乱生育、生殖系统。这些鱼类如果长期生活在雌激素环境下,会导致“雌性化”。比如性别比例的改变,鱼类和水中的其他野生生物生育能力和受精率都降低等。
109项长江水“体检”不含雌激素监测
有权威机构对长江水源地饮用水水质进行过监测,主要的监测项目包含24项常规指标。从监测结果看,基本上长江能够稳定达到三类标准。除了常规的24项“体检”,对于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更是严格,检查项目多达109项。其中包括了富营养化指标,汞、砷、铅、镉等重金属指标以及甲醛、苯、酚等化学物质,不过雌激素监测不在内。水环境雌激素情况较复杂,目前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不能作为官方评价水环境的指标。从这109项长江饮用水“体检”指标看,饮用水是安全的。
环境雌激素对健康有无危害?
环境雌激素的确存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但水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对于人体健康有多大影响还没有定论。“环境激素”是否对人有伤害,要看含量有多少。2010年,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在对取自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喝水就会导致不孕不育?
避孕药中主要避孕的成分为乙炔雌二醇,每颗药的含量在20~30微克,而且需要每天服用才能达到避孕的效果。而水中的雌激素含量低到可忽略不计,根本没有避孕效果。目前医学界也在考虑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证明环境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不孕不育。
真相是这样的
从上述分析可见,水环境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自来水里含有避孕药”这种说法是不科学和有危言耸听之嫌的。科学界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水中雌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对健康产生负面效应。但水环境雌激素目前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不能作为官方评价水环境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