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供应链管理背景
(一)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第三方物流的特征首先是“第三方物流具有关系契约化的特征,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第三方物流具有服务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
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际《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基于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推广所产生的价值。
2.供应链管理
第三方物流属于产业概念,而供应链管理则是管理的内容。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1inkage)组成的网络结构,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的采购,二是商品的开发与制造,三是商品的配送,四是商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的物资流、商业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合理设定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界面,对各环节信息沟通方式及信息内容进行统一化和标准化,建立起整个供应链上各成员间的有效合作机制,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者之间形成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实现资源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配置和供应链中贸易伙伴利益的最大化。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两业联动是实现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两业联动是指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相互介入对方企业的管理、组织、计划、运作和控制等过程,共同追求资源集约化经营和企业整体优化的协同合作。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制造企业物流业务的整体分离外包、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企业业务流程改造等形式。上述过程需要物流企业能够深入制造企业除研发和生产以外的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成品物流和逆物流等环节,进行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通过整体规划发挥供应链各环节的集成、协同作用,利用信息化工具保证制造企业产、供、销各环节物资调配实现JIT,从而压缩了供应链各环节各种不必要的资源占用,减少物流成本,优化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效益共赢。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可以参与的制造业业务流程如图1-7-1所示。
图1-7-1 物流业与制造业全程供应链一体化联动发展示意图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业务流程总体布局一般缺乏合理物流规划设计,导致物流环节除了停滞之外,经常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多,无效搬运占70%左右,生产流程不合理,物流流动路径长,时间占用多,空间浪费大。制造业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转换过程中,95%为物料的停顿或等待时间,其余3.5%为工装及其前后时间,真正创造产品价值的时间仅占到整个周期的1.5%。(摘自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2年))。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能够大大减少产品在各工艺阶段、工序间的停滞和流动时间,使生产系统环节衔接流畅,可以保证生产制造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生产制(JIT)、配送需求计划(DRP)等先进物流技术,可降低库存量,直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通过优质物流服务,可降低物料流转损耗,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物流改造、整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产业联动是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全球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1.第三方物流在全球物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据统计,英国第三方物流占本国整个物流市场份额的76%,美国的第三方物流每年要完成本国58%的物流量,而在日本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是世界上第三方物流比例最高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第三方物流尚不足全国物流量的20%(摘自《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2年)》)。根据国际咨询机构Armstrong&Associates,Inc统计,2014年全球第三方物流的收入规模已达7507亿美元,如表1-7-1所示。
表1-7-1 2014年全球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
2.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日益融合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使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普遍应用于产业各环节,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球制造业已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等各个领域,与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产业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又占第三产业的70%以上(参见《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据Armstrong&Associates,Inc统计,2014年美国物流总费用达14366亿美元,占GDP的8.2%。根据日本通产省的调查,日本制造业物流成本已占日本物流总成本的50%以上,由于精细化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在日本制造业复苏期间,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另据北京交通大学一项跟踪研究表明,开展“两业联动”后制造企业的订单完成周期由11.8天降至6.2天,货物周转时间由26.6天降至16.2天,存货周期由14.8天降至12.3天(摘自《经济日报》2014.2.17.)。
3.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已成为国际知名制造企业通行的物流运营模式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产品的环境与生态影响已经成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如产品概念、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装配、仓储、包装、运输、再利用和翻新等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均需要相应的测定,所以21世纪供应链管理又被称为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GrSCM),即将环境思想整合到供应链管理,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的采购和选择、制造与加工、最终产品传递到消费者和产品使用后生命终结管理;通过消除废弃物、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能力给企业带来绿色竞争优势。美国环保署还制订了相应的绿色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推行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2005年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
在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程度体现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美国戴尔公司采用“电子供应链”技术,形成顾客与制造之间的“直通模式”。戴尔每两个小时对全球每个生产厂的生产线制订一次生产计划,通过订单分配系统和需求计划系统安排送货,从而避免库存,减少运输;通过供应商需求信息共享、电子商务等手段,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
美国波音公司通过制造流程再造和供应商JIT管理,降低延迟到货量和工人制造成套工具、零件的时间,实现飞机产量翻番。“波音一体化系统”实现定制软件与硬件系统的一体化,并管理、跟踪美国40个制造网络的耗品。物流信息技术帮助波音应对资产成本高、库存控制难等挑战,使波音通过“波音一体化系统”运作全球的资源和货物。
日本丰田公司通过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生产,使外部物流、内部物流、车辆调度和顾客配送等达到JIT要求。丰田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消除了供应链上的一切浪费,通过组织形式、节点精益化、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网络设施以及合作机制等手段,在产品种类、质量、价格以及时间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日本索尼公司通过因特网与世界各地的数十家公司连接,实行零件的按时调配,只有当索尼在生产中使用这些零部件时才向交易单位付款,从而减少了资金的占用。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
1.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空间较大
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6.0万亿元,增长3.3%;保管费用3.7万亿元,增长1.3%;管理费用1.4万亿元,增长5.6%,物流市场规模较大。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偏高,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而西方发达国家仅约为10%。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21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0%;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0.5万亿元,增长7.4%;农产品物流总额3.6万亿元,增长3.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0.9万亿元,增长7.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0.7万亿元,增长42.8%。
从物流运行效果看,发达国家商业流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一般在10次以上,日本的年周转次数在14次左右,而我国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2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不到3次。近20年来美国物流总费用增长近1倍,而占GDP的比重下降一半。物流费用占我国国民经济很大比重,推行物流外包,发展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摘自《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到社会物流的50%以上,物流产业才算完成(摘自《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未来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面临较大发展空间。
2.我国物流服务层次较低,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物流供应商较少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配送等传统物流环节上,加工、JIT配送、“零”库存管理、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调查,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收益的85%来自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及物资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服务功能较单一;而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已远远超出传统理念的范畴,有39%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美国境内外直接或间接地为客户提供合同制造服务,有67%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包括客户存货融资、保险服务、车队融资、应收款融资、资本设备融资等;有44%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采购服务,包括办公用品和资本货物,生产物料、包装材料、存货采购和供应商选择管理等,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来开拓市场,而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摘自《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产业规划的必然选择
(1)社会库存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11年上半年由于出现“菜农蔬菜烂在地里,而城镇居民抱怨菜价太高”的现象引发了一场全社会的物流大讨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于流通环节过多,以及运输过程中的“乱收费、乱罚款”等因素。的确,对于货值较低的物品,价格对物流成本的敏感性很高,但是造成我国物流总成本的GDP占比高出发达国家同类指标一倍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全社会的库存过大。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于2011年3月发表的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而美国所占比例为19.4%,即从制造业产值方面衡量,我国已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6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3.16%;但是,由于缺乏产销协调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我国的工业企业需要保存45天甚至90天的存货,而发达国家大型企业一般情况下只需保存5天的生产存货,整体不超过10天(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所以我国生产企业日常保留的呆滞存货(指库存量过大,而耗用极少,周转率极低的存货)比例相对过大,过多的存货不仅占用资金,而且需要制造企业提供大量的仓储面积,大量的待销库存需要不断地转运、存放,其中,不能适销对路的存货以及呆滞存货从进货、生产、储存到处理甚至销毁都会产生物流成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直接推高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2)推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可以优化库存结构,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主要集中服务于客户供应链流程中的某一两个环节,由于企业追寻利益最大化,物流企业希望当前处理的货物量越多越好,与客户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导致物流各环节缺乏协同效应,整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由一家或两家企业统一运作,各环节有效协同,保持制造企业一定时段安全期合理库存,整体库存主要体现为有效需求对应的在途库存,以此有效降低制造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还可有效消除“牛鞭效应”。所谓“牛鞭效应”是指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传统上,由于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是各自管理的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彼此独占库存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滞,使供应商无法快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整个供应链上,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和分销管理思想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供应链库存管理(VMI)正在成为生产制造避免“牛鞭效应”的突破点。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库存不再由企业自行管理,而是作为供需双方共同管理的“第三方库存”。
21世纪的供应链管理又被称为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推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一方面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合理规划库存管理,减少呆滞存货,避免过度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有效降低可以直接减少物流行业运行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物流,实现物流行业的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共赢。
(3)“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政策导向
我国已经将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作为物流业产业规划的重要方向。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提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国家发改委2009年3月10日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第四部分“重点工程”中明确了国家将加强指导和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国家将“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其余的九大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均为制造行业,这为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联动创造了良好契机。在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前后,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曾联合召开两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围绕如何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引导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为主题,就各地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作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及有关情况进行了交流介绍。
2010年4月9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明确了两业联动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并提出了鼓励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9月28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作的通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和考察,对示范企业进行表彰,授予“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称号,并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示范企业进行指导和模式总结,采取案例宣传、召开现场会、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2011年12月,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嘉诚股份“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称号。
2011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与资产剥离,推行社会化物流服务。
2012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国务院十二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2〕1619号),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加快形成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的管理体制,打破阻碍物流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的管理瓶颈,为民营物流企业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减轻民营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民营物流企业融资环境,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2012年12月,国务院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规划中提出的“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重点“第一节”便是生产性服务业,明确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网络,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
2013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指出“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设计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设立财务公司及发行公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2016〕24号)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物流基地建设、冷链系统建设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流通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建设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重点加强全国重点农业产区冷库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2016〕1647号)强调指出,“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强调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组织方式不断优化创新;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与“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相适应的行业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物流效率效益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