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赵政与赵正,两个名字

我们再把时间拉回来,看看秦始皇出生的背景。《史记·秦始皇本纪》开头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但是,正月出生与“政”的名字联系不上。若先谈结论,恐怕是因为司马迁把“正月出生,所以起名叫正”的“正”字误写成了“政”,这给后世《史记》的注释者们造成了混乱。谁也不会想到正月在邯郸出生的这个孩子后来竟然做了皇帝。当时肯定是为了方便,直接用正月的“正”做了名字。但是把他当作战国的统一者来描述的司马迁却不是这样想的。

我们目前见到的《史记》文本都是刊本(印刷本)时代的本子,即10世纪北宋以后在纸上印刷的本子,一般以出版者或者出版机构命名,称为某某本。刊本《史记》主要有南宋黄善夫(私刻)本(参看第三章篇章页),元代彭寅翁(私刻)本,明代汲古阁本、凌稚隆《史记评林》本(参看第四章篇章页),清代武英殿本(参看第二章篇章页)、金陵书局本、现代中国的中华书局本等等。现在中华书局修订本(2014年,参看第八章篇章页)是最新的本子,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些本子中秦始皇的名字都写作“赵政”,看不到赵正的说法。《史记》的《世家》记载了那些被秦国征服的国家的历史,其中也称秦王“政”或者秦王“赵政”即位。

在印刷本《史记》时代之前,《史记》是用毛笔在纸上书写的抄本(写本),时间大致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到唐代,即从5世纪到10世纪初。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三本注释《史记》的书,即5世纪南朝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8世纪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日本残存下来的写本时代的文本比中国多,这是因为中国进入印刷时代后,日本依旧延续着写本文化。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唐代《史记·河渠书》残卷就是《史记集解》本。写本《史记》从唐代开始传入日本,在平安时代被广泛传抄,现在仍然残存有11、12世纪的写本。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所藏写本《秦本纪》也是《史记集解》本。(参看本章篇章页)

我们可以间接知道,在写本《史记》时代有将“赵政”写作“赵正”的文本。《史记集解》引用4世纪时徐广的《史记音义》,说他见到的一个《史记》文本写的是赵正。此外还引用大约公元3世纪时宋忠的说法,说因为秦始皇是元旦(一月一日)出生的,所以取名为“正”。4世纪时还有写作“赵正”的《史记》文本存在,这一点不容忽视。唐代的司马贞列举了秦始皇生于赵国故名赵政的说法,以及秦与赵共同的祖先以赵城为荣,故名赵政的说法,但另一方面他又说,秦二世皇帝时为了避秦始皇名讳(死者的名字)的“正”字,将正月改为端月。“端”在这种场合不是“开头”的意思,而是“正确”的意思,像这样用同义字来替换本字的做法叫作“避讳”。这实际上等于承认秦始皇的名字是“正”。

同为唐代人的张守节,对《史记》关于秦始皇因出生在正月元旦故名“政”的记载煞费苦心地进行了解释。其结论是,为了避讳秦始皇名字“政”的发音,特意下令改了正月的发音。但是这是曲解。张守节误以为唐代的汉字音也适用于秦始皇时代的上古音。唐代中古音的汉字有平声(高平)、上声(尾音高)、去声(尾音低)、入声(辅音结尾)四种声调。“正”和“政”的音完全相同,但在音的抑扬上,却一个是平声,一个是去声。平声相当于六朝时期传入日本的吴音“正”(shou),去声相当于唐代的汉音“正”(sei)。“端正”的“正”(sei)是去声,尾音向下,“正月”的“正”(shou)读作高平的平声。即便在现代汉语的发音中,“端正”(duānzhèng)的“正”仍是第四声,“正月”(zhēngyuè)的“正”是第一声,延续了古代的发音。但是,在秦始皇时代,不可能为了回避名字中“正”的去声,而将“正月”的“正”读为平声。吴音是南朝都城所在江南的发音,汉音是唐朝都城长安附近的西北发音。无论是吴音还是汉音都无法追溯到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