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为了研究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认为,想要理解人们为什么做一些事情,关键在于了解他们这样做能够得到什么。激励人们做某事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物质回报,或者能够摆脱某些不想要的东西。斯金纳认为,行为发生之后立刻得到的结果,将会决定该行为是否会被重复。
以索尼娅为例。她曾经在商店里哀求妈妈给她买玩具,妈妈当时答应了。索尼娅的妈妈并不知道,她这样做正好鼓励了索尼娅的行为。对索尼娅而言,这成了她下次在商店时能够设法要到玩具的一种保证。为什么不呢?索尼娅的恳求曾经起过作用,所以,哀求妈妈的方法很可能会再次生效——索尼娅的直觉告诉了她这一点。
人们总是倾向于重复那些受到某种强化的行为。想想“强化”这个词的同义词:强调、加强、支持和巩固。很显然,受到强化的某种行为总会变得更容易持续。那么,如果你正在强化的是某种错误的行为呢?这正是造成孩子们持续他们的不良行为,并且使孩子愈加难以管教的症结所在。而应该对此负责的,恰恰是他们的父母。
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有责任心的父母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父母开始进行自我改造之前,请先让我解释一下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是怎样起作用的。
我对于科学方法具有坚强的信念——所有不能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践的事情,我都会产生怀疑。过去,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但后来科学证实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漂浮于宇宙之中的巨大的球体上。科学方法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的理论分析方法。我的工作也需要得到科学方法的证实。
多年来,我通过对家庭和孩子们的观察以及和他们的沟通,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如果我的工作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我就不能确定自己的干预工作是否真的有效——毕竟,我希望能够找到改善儿童行为最有效的途径。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斯金纳的理论上来。
斯金纳关于行为学习过程的理论,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为了验证他的这个假设,斯金纳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在老鼠和鸽子身上进行了实验。
作为一名家庭辅导师,我在工作中发现——孩子们身上也具有同样的情况。孩子们出生时并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世界。然而,正如我在第一章所描述的那样,新生儿很快就学会了啼哭,可以让他们的需求立刻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父母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婴儿试图让他们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而采取的行为。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情况划分为:触发行为的事件(即Antecedent,简称为A)、发生的行为(即Behavior,简称为B)和行为的结果(即Consequence,简称为C)。下面,我们来看一个A-B-C的例子:
梅根的爸爸带她去养老院看望奶奶(A)。
5岁的梅根不喜欢去看望奶奶,因为养老院里气氛沉闷,而且闻起来有一股霉味。所以,当他们刚到达那里的时候,梅根就开始不停地胡闹(B)。她在探访室里乱扔玩具,发出恼人的尖叫,还从浴室偷肥皂。于是,爸爸说:“梅根,如果你不停止这样做,我们就马上离开。你不想让奶奶生气,对吗?”
其实,这正是梅根想要的。她还是个孩子,对看望奶奶真的一点兴趣也没有。她宁愿待在其他任何地方,也不愿待在这儿。于是,她变本加厉地不停埋怨、尖叫、扔东西、发牢骚……周围的人纷纷向她投来异样的目光。
一位老奶奶一边喘着气,一边喃喃自语地说:“真是个小怪物啊!”这让人太尴尬了。由于没法忍受梅根的胡闹,在奶奶那里待了不到25分钟,爸爸就只好带着梅根离开了。
梅根取得了胜利(C)。
那么,是什么促使她做这些让人厌烦的行为呢?显然,正是爸爸的警告促使她下定决心这么做的。让我们试着猜想一下,下一次他们去看望奶奶时会发生什么?如果梅根还想继续她的游戏,她会在离家之前就开始那些讨厌的行为,而爸爸最后会决定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这正中梅根下怀!于是,任务完成!
A-B-C基准
A: Antecedent,事件,行为的触发条件
B: Behavior,行为,发牢骚,抱怨,谈判,叫喊,哭泣,发脾气,等等
C: Consequence,结果,积极的结果(获得某些东西或避免某些事情)或者消极的结果(被吼叫、受到惩罚等)
行为的结果是让孩子形成某种行为模式最有力的理由。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有可能产生消极的结果,但某些行为也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例如,我最近给一位新搬来的邻居送去一块自己做的布朗尼蛋糕。作为我这一行动的结果,他邀请我参观了他们的家,并为我介绍了他们的女儿和狗。
作为我的行动(烤蛋糕)的结果,这样的交流促进了良好的邻里关系。
也由此,每当有新邻居搬进来的时候,我都会为他们送去我亲手做的蛋糕,从而跟他们形成了良好的邻里关系,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的确,行为的结果决定了该行为是否会被重复,以及会持续多久。
我将在第十章中更加详细地讨论如何用行为的结果来改善孩子们的行为。
现在,让我们利用“事件—行为—结果(A-B-C)模型”来回顾一下本章中提到的事例。杰森不想洗澡,索尼娅想要一个玩具,而梅根不想去养老院。
在他们当中,梅根和杰森想要逃避某些事情,而索尼娅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对于这两类行为,存在着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的区别。
积极强化(比如给索尼娅她想要的东西)是通过给予某些东西进行行为的强化,给予的东西有可能是孩子们喜爱、享受的(比如甜点、玩具、关注等),也可能是不喜欢的(比如吼叫、责骂,以及其他一些负面情绪)。而梅根和杰森的行为则受到了消极强化。
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消极强化是通过让孩子感受不愉快的体验来阻止他们的不良行为,比如,在孩子们打骂兄弟姐妹时责骂他们。其实,这样做仍是一种积极强化,因为这时父母的责骂也是一种对孩子的关注,这正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因此正好强化了他的行为。
消极强化是拿走那些孩子不喜欢的东西。比如,妈妈同意杰森不用洗澡,爸爸同意梅根不用看望奶奶都是消极强化。孩子们不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想逃避某些东西的目的,许多父母并不知道,正是他们的这些消极做法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积极强化:通过给予某些希望得到的东西(比如甜点、玩具、关注等等)对行为进行的强化。
消极强化:通过去除某些不喜欢的东西对行为进行的强化。
在继续阅读本章内容之前,你需要花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在你的孩子身上最常发生的令人不快的行为。
请从每个孩子身上至少找出四种不良行为,填入下表并将它随身携带,以便随时记下发生在孩子身上每一件A-B-C的行为。
每当你的孩子哭闹、发脾气或是有某种不良行为时,请尝试着将它们记录在这张表格中。花一些时间做这件事,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完成我们下面将要进行的内容。
行为的结果是指从该行为中所得到的好处。而了解每一种行为所能带来的结果,对于采用何种方式奖励孩子们的良好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在第九章专门对此进行讨论。
本书附录中为你提供了上述表格的模板。
澄清下列问题,有助于你评估孩子的行为问题。
请找出该行为通常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近,一位妈妈打电话向我寻求帮助——她5岁的女儿早上总是拒绝穿衣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行为发生在何时?早上。
发生在哪里?女儿的房间。
了解到这些触发孩子不良行为的时间和地点,接下来就可以帮助这位妈妈采取相应的措施了。有时候,孩子们的行为只针对某些家庭成员。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必要做重点记录。
再例如,在另一个家庭中,爸爸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他总是因为女儿在他面前哭(即使是发脾气地哭)而感到非常难过。每当这时,为了让她感觉好一点,爸爸总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正是这样的关注和情感促使他的女儿动不动就哭。在这个场景中,孩子这种爱哭的毛病只在爸爸面前表现。
而另一些孩子,他们平时表现得就像天使一样完美,可是一旦兄弟姐妹出现,他们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你也许会问自己,在孩子们寻求关注或做那些消极行为之前,是否发生了某些特别的事情。例如,有时候,当孩子们被父母交给其他人看管,或者从别人家回到父母身边时,会很难适应这段过渡时期。孩子们往往会在这段时期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我的孩子每次刚从爷爷奶奶家回来的时候总是表现得非常糟糕。他们常常不停地抱怨、哭泣。公平地说,这并不是爷爷奶奶的问题,只是他们的规矩和我们完全不同而已。孩子们在爷爷奶奶那里时,许多平常在家时要遵守的规矩都不需要遵守了。所以,我们怎么能够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一回到家中就立刻调整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