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7年第58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队以5金1银的好成绩获得团体第二,仅以一枚金牌之差遗憾摘银。这则消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教育专家、老师、家长,甚至学子们都纷纷加入讨论,堪称“全民奥数”的中国在纵横该赛事二十余年后,何以近两年纷纷败北?众多声音之中,有一则尤为让我深思:该赛事中国队的历届金牌得主,他们之后的发展状况如何?在科学中有何建树?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
众所周知,中国奉行务实、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体系。人杰地灵的大中华不乏天才,也不乏各类“伤仲永”的故事。21世纪的科技一日千里,在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计算机取代了大量的基础运算。海量的信息,各种炫目的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如何让孩子们从“低头e族”成长为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家长和教育从业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我深以为然。反思当前中国的教育,我们过多关注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习过程中同样重要的直接体验与实践。户外教育的普遍缺失使得我们的孩子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手足无措,脆弱得令人担忧。
营地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以团队生活为实现方式,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参与者探索自我,发现世界,并学以致用的一种教育实践。众多西方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提倡营地教育。多年实践经验证明,营地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普及、文体才能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营地教育在中国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信息时代使得我们一开始就可以聚合全球资源,来一起做这件有着重大意义并关乎未来教育的事情。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营地教育的重要性,并把研学旅行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2016年底,教育部联合11大部委颁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规定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到二年级,以及高中一年级到二年级,每学年在校学生要接受2~6天的校外教育,而且这个时间还不能占用周末休息时间。
营地教育是行走中的课堂,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补充。三者成鼎足之势,稳定支撑孩子的成长,缺一不可。在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心去感受世界,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通过户外实践去印证,在团体分工协作中锻炼沟通与领导力,学会倾听、理解与交流,了解妥协、选择、控制、展示与合作,培养独立逻辑思维能力,清晰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世界范围内,营地教育备受重视。耶鲁大学校长查德·莱文曾说: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许多世界级一流学府在招生录取时,都分外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有过营地教育经验的申请者往往被认为更有活力和创造力,更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交流,并且在社团活动中更具影响力和领导力,因此而备受青睐。
虽然西方国家多年来累计了许多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材,然而科技的突飞猛进对21世纪的户外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户外装备、着装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各类户外活动的开展更为便捷,但几乎所有可见的教材都还停留在单纯技巧层面的传授上,没有涉及装备与着装的选择和使用。
因此,基于本人多年的户外经验及对户外装备、着装的深刻了解,此书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入手,将户外装备、着装的分析与使用技巧相结合,通过漫画图形的方式,将营地教育需要涉及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带给孩子们,让他们轻松理解、掌握,直至运用。同时,书籍还将讲授结绳的技巧、通讯及信号、气象观测、地图的使用、风险评估及安全自救的方法,希望从多个维度帮助孩子们真正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户外知识,成为一本孩子们真正也能看懂的营地教育教材。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营地教育,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玩耍的同时,还可以深刻地体验学习,逐渐内化品德与价值观,掌握独立思维的能力。让我们一同为这个目标努力!把玩耍的快乐还给孩子们,积极探索,将营地教育纳入我们的教育体系!
刘军贾梅
201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