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自助游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地址:武威市黄羊镇灯山村

交通:坐出租车或自驾前往

门票:30元

文保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评级:★★★★★


久经沙场的北凉国主、卢水胡人沮渠蒙逊,也许在无情的战场上都未曾落泪,却面对一尊佛教造像泪流满面——这样传奇的故事就发生在天梯山石窟。当时正是沮渠蒙逊决心灭佛的前夜,情势已经十分紧张,在原本崇佛的北凉,佛教前途未卜。就在这当口,在天梯山石窟,有将士入寺礼拜,却看见一尊造像涕泪横流,将士惊讶,连忙让国主蒙逊过来看。蒙逊刚到寺门,就全身战栗,要由属下扶着他才能进去。进去后见到造像泪下若泉,当即稽首礼谢,深深自责。冰冷的心复苏了,他召集诸僧,让他们恢复本业。

沮渠蒙逊为何决心灭佛?这尊造像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还得从蒙逊的性格说起。

所谓“卢水胡人”,是指生活在临松(今甘肃张掖市南)卢水地方的匈奴分支。沮渠氏世代为这一支匈奴的首领,蒙逊在年轻时便博览史书,熟知权略,爱好天文。后凉吕光当政时,蒙逊与伯父罗仇、麹粥一同辅政,岂料吕光心怀忌恨,于公元397年杀害罗仇、麹粥。蒙逊怒而反叛,与兄长男成起兵推举后凉的建康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占据河西走廊的西段,从后凉分裂了出去。公元401年,因为段业冤杀男成,蒙逊又杀段业,自立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后改称凉王,创建北凉,定都张掖。

沮渠蒙逊反叛吕光,是因为伯父被杀;杀段业而自立,是因为兄长冤死;后来又遣人暗杀意欲离开他的高僧昙无谶,则是出于怨恨。由是观之,沮渠蒙逊虽然懂谋略知权术,但个性暴躁易怒,时常感情用事。对待佛教,亦是如此。

沮渠蒙逊下令开凿的天梯山石窟,就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东南约45千米处的天梯山南麓。如果说洛阳的白马寺是第一座由中原王朝设立的官方寺院,那么天梯山石窟就是第一个由一国之主下令开凿的佛教石窟。而根据《法苑珠林》的记载,沮渠蒙逊凿石窟的初衷,是“为母造丈六石像”。蒙逊的母亲车氏来自西域的龟兹国,龟兹的佛教传统深厚,同样也浸润了车氏的心灵。车氏对佛教的崇信影响了蒙逊,而车氏因病殒命的结局也让蒙逊内心悲痛,由此生出开凿石窟的念头。开凿石窟的负责人,很可能就是国师一般的昙无谶。

然而,公元429年,蒙逊派遣世子兴国攻枹罕,不胜反败,兴国也战死沙场。蒙逊的感情再次压倒了理智,毫不顾及凉州佛教的兴盛之势,只觉得自己如此虔诚信仰佛祖,爱子却照样身死无归。愤恨主宰了蒙逊,他下令毁塔寺,斥逐僧人。后来他行至阳述山,诸僧在路边等他,他一望见僧人就发怒,立斩数僧,沙门危在旦夕。直到蒙逊在天梯山石窟为母亲造的像显了灵,才阻止了一场大法难。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承父业,继续开凿石窟,宣扬佛法。

沮渠蒙逊死后仅6年,拓跋焘就灭了北凉,夺取凉州。一个月后拓跋焘班师东归,3万余户凉州吏民被一并裹挟到了山西平城,包括曾跟随昙无谶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几乎全部凉州僧人,如精通于佛教建筑设计的昙曜。北魏统治者开凿的山西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正是归功于昙曜的主持。丝绸之路过渡段上的宗教艺术形式,影响了丝绸之路的起始段 ——中原。

天梯山石窟外景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约45千米处的天梯山南麓。始于北凉,历经北朝、隋、唐、宋、西夏、元、明各代重建和修缮。

1927年武威大地震,不仅破坏了鸠摩罗什寺,也毁掉了天梯山的10处洞窟。1958年,为了修建黄羊河水库,天梯山石窟中的大部分造像、壁画、文书、绢画等都被转移至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转移文物的过程中也造成了破坏。

天梯山石窟大佛

如今前往天梯山石窟,尚可以看到第13窟的7身依山而造的石胎泥塑造像和壁画,由于体量太大,无法搬迁,只能原地保存。这7身造像分别是佛祖、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以及两位天王。佛像高20余米,诞生于盛唐,而窟顶和两壁还残存了一些佛本生故事的壁画。所谓佛本生故事,就是古印度小乘佛教的巴利文寓言故事集,在这些故事里,常把佛祖的前身描绘成某个人或某种动物,以宣扬教义。

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曾经提出过佛教石窟的“凉州模式”——“我国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天梯山石窟。虽然莫高窟的开凿时间更早,但马蹄寺、榆林窟等石窟模仿的都是天梯山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