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桌面互联网商业历程的启示
“如果不清楚历史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知道未来的方向”,乔布斯在世时曾对此深信不疑,而且花费了大量时间向老一代硅谷企业家们取经,试图找到并看透既往商业成败背后隐藏的门道。通过上述对过去20多年中美两国桌面互联网企业商业历程的回顾,我们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第一,互联网的技术本质是信息数字化后的互联、对等、开放和分享。千百年来,信息以形态多样的符号为记录形式,以不同物质为传播载体,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面貌,信息统一以标准化的0、1为记录形式,以网络为传输介质,不仅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与处理,也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连接。例如,早期的门户网站在将内容数字化的同时建立了信息与信息的链接;搜索引擎网站的出现改变了之前人与信息的被动连接方式,实现了人与信息的双向互动;电子商务网站在将商品信息数字化的同时建立了人与商品的连接;社交网站的兴起则彻底再造了人与人的线下沟通方式;虚拟社交网络在将人的社交行为数字化的同时营造着人与人、人与信息跨越时空的无缝实时对接。互联网的数字化连接特点,使处于网络中的各节点(人、机、物等)尽管位置分散,但具有对等性、开放性和分享性特征,这使得网络所特有的汇聚和放大“乘数效应”得以充分释放。
第二,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信息产品/服务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使用价值创造与交易价值获取的分离。无论是早期的门户网站,还是而后兴起的搜索引擎网站,抑或是快速崛起的社交媒体网站,它们都是以信息产品/服务的提供为主业,这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以有形实物产品的生产为主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工业经济时代,实物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其使用价值与交易价值不分离,只有在企业售卖出产品后,两者才在空间和时间上两相分离——消费者得到产品的使用价值,企业获得产品的交易价值。不过,企业与消费者通过市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种交易方式在网络时代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互联网信息产品/服务的特点决定了用户“先上车后买票,甚至免票坐车”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通行法则。在此情形下,互联网企业应先为用户创造信息产品/服务的使用价值,用户侧要么完全免费使用产品的所有功能,要么免费使用其基本功能,然后再考虑是否付费使用高端功能,这体现出桌面互联网业务的使用价值创造与交易价值获取在时间上分离的特点;互联网企业面向用户侧完全免费提供其创造的信息产品/服务,利用客户流量吸引广告业主投放广告来获得后向收入,这种方式进一步体现了桌面互联网业务的使用价值创造与交易价值获取在主体(空间)上高度分离的特点。这样的商业逻辑在工业经济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我们摒弃既往思维范式,重新认识并界定企业的本质。
第三,桌面互联网的商业服务开创了面向大众用户的生活消费新天地。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巨头不同,桌面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始人大多发端于草根,因此他们提供的互联网信息产品/服务受众主要以大众消费者为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到休闲娱乐、商务交易等,基本涵盖了个人和家庭用户日常生活服务的各个环节。这些企业为大众用户提供了诸多便利,开创出足不出户、消费弹指间的新生活方式,同时还提升了普通消费者面向生产商和经销商的竞价能力,培养了企业自身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影响力。
第四,中美两国的桌面互联网龙头企业呈现平台化建设、生态系打造的强者之势。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中美两国的龙头企业基本持从产品经营转向平台建设、生态系打造的趋同思路。简单而言,就是由“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转向“自己搭台,大家唱戏”,这样一种“万马拉车”之势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推动产业互联互惠、合作共赢式发展。不过,在平台化运营的背后,由于中美两国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同,美国的互联网业更加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作用,而中国的互联网业则呈现出强者通吃的态势,在位领先者可以凭借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优势兼并或收购具有原始创新特色的初创企业,或直接复制、打压这些企业以赢得胜利。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如果我们考察中美两国1996~2013年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变化(如图1-4所示),不难发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2005年之后,基本上没有如百度、腾讯、阿里之类的企业崛起,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图1-4 1996~2013年中美两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