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鹅业概况
一、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养鹅业是我国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鹅属于节粮型可食草家禽,具有耐粗饲的特点,发展肉鹅业具有耗料少、投入低、周转快、用途广、效益高等特点,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肉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鹅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鹅业是适应新时期我国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要求的一项优势产业,更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当今中国饲料资源紧缺,发展节粮型养殖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鹅肉不仅营养价值高,并且还具有药用医疗价值,中医认为鹅肉有补阴益气、暖胃生津和缓解铅毒之功效。鹅肉作为健康食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据分析,鹅肉蛋白质含量为22.3%,比牛羊肉都高得多。同时,鹅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鹅肥肝中脂肪含量为6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5%~68%,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鹅肝被不少发达国家视为高档营养保健食品,鹅肥肝、鱼子酱和松茸菌并列世界三大美味。据专家测算,德国仅圣诞节就能消耗掉500万只左右的活鹅。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素有吃鹅肉的习惯,如香港一天的活鹅需求量是10多万只;上海一年需5000多万只活鹅;广东仅广州市每年的活鹅消费就高达7000万只,在广东及东南地区有“无鹅不成席”之说,由此可见,鹅产品市场是多么巨大。
21世纪人们对食品要求的主旋律是:绿色、健康、营养、安全,由过去的吃得饱转为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等方向发展。鹅肉所具有的纯天然、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的特点,正符合消费者当前对食品的要求。据调查,在未来50年内,市场对鹅产品的需求还会大幅度提高,因此鹅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二、我国养鹅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我国养鹅业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肉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鹅业大国,多年来,肉鹅出栏量、鹅肉和羽绒的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目前肉鹅年出栏量在5亿余只,占世界90%以上。养鹅业在广大农村正由副业向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养鹅已在许多区域兴起。我国的养鹅业有着显著的优势和美好的前景。
(1)品种资源丰富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且品种优良。如狮头鹅是我国体形最大的肉用鹅品种,以生长快、产肉性能好著称;豁眼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最好的鹅品种,平均年产蛋量达129个;皖西白鹅是国内优秀的羽、肉兼用型品种,生长快、肉质好、羽绒洁白,质优;四川白鹅是十分优秀的多用途品种,产蛋、产肉、产羽绒性能均衡。
(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我国沿海滩涂有几千公里长,农区和南方地区有大量的荒山、草地和湿地,面积大约480万公顷,很适合养殖。鹅属于草食水禽,凡是有草和水源的地方都可以饲养,也可以充分利用盐碱湿地、沟渠河滩及收割后的田间进行放牧。我国鹅的饲养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区,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
(3)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饮食观念的更新,鹅肉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已形成了一批著名的品牌(如广东烤鹅、江苏槽鹅、扬州盐水鹅、宁波冻鹅等)。另外,鹅胗、鹅蹼及鹅肠经加工后更是别有风味,其需求量逐步扩大。鹅肥肠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 我国养鹅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选育工作落后,鹅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拥有丰富的鹅地方品种资源,但这些资源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系统选育,生产性能存在很多不足,不符合目前养鹅业的发展需要。为满足养鹅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品种选育。但目前我国的品种选育工作进展缓慢,品种品系选育和配套杂交利用才刚刚开始。尽管已经培育了部分优良品种和杂交配套系,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鹅业多样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鹅的品种选育和繁育。
(2)缺乏鹅营养需要标准,饲料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对鹅的营养需要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建立鹅营养需要的数据库资料,只能参照国外鹅的饲养标准。但是我国鹅品种多数起源于鸿雁,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而欧洲鹅绝大多数起源于灰雁,这使我国鹅品种与国外鹅品种在消化生理上必然存在着差别,所以盲目参照国外标准,不但容易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导致营养疾病的发生。另外,我国养鹅业多为小农户饲养,其饲养方式以自由放牧为主,在饲养上多采取有什么喂什么,不考虑鹅的营养需要和平衡,易引起鹅营养不足和饲料浪费,造成鹅生长缓慢,饲养周期延长,饲养成本增加。有时饲料中添加剂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会造成饲料安全存在隐患,导致鹅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高,影响鹅产品的质量。
(3)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防疫体系不规范 目前我国养鹅业中的主体是个体农民,他们一边种田一边养鹅,把鹅当成副业,只是希望通过养鹅适当增加经济收入,一般不考虑效益,或很少考虑如何开展好生产经营以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此外,自身经济条件较差,不懂专业知识,缺乏疫病防治经验,饲养管理方式落后等也限制了养鹅效益的提高。如鹅舍选址随意,鹅舍简陋,并且常将鸡、鸭、鹅混养,不仅严重影响鹅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会造成疾病交叉感染,引发高死亡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水陆结合饲养时,长期在静止的或小面积水中,由于鹅长期向水中排粪,而使水质遭受污染,大量致病菌繁殖,严重影响鹅的健康;鹅舍内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致使污水横流。防疫体系不规范,如不按时进行防疫消毒,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防疫消毒计划,存在严重的隐患;不合理用药导致某些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不按程序免疫,致使一些传染病时有发生等。
(4)市场信息不畅通,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力不足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畜禽生产一般由饲养者根据市场需求来自行决策,但我国养鹅业主体是个体农民,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力研究分析市场,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关系,合理安排生产,造成养殖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政府虽然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但缺乏对养殖户进行引导和宏观的调控机制,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往往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养鹅户的积极性,不利于养鹅业的稳定发展。
(5)鹅产品深加工亟待提高 深加工能够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品的总销售量,有利于产品销售和稳定市场价格;深加工能进一步挖掘鹅的潜在经济价值,形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例如,我国目前从法国进口的净重225克的鹅肝罐头在北京市场零售价格可以达到780元,北京涉外饭店进口法国的鹅肝酱价格为27美元/200克,而在国内购买的新鲜鹅肝价格为220元/千克。可见,鹅肥肝加工将极大提高鹅的经济价值。但是我国鹅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水平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