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咽部疾病
一、腺样体肥大
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对称性增厚,呈等密度,密度均匀;与周围邻近结构界线清楚,颅底骨质无破坏
【影像表现】
(1)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密度均匀。
(2)增强明显强化。
(3)与周围邻近结构界线清楚,颅底骨质无破坏。
【影像鉴别】
鼻咽部炎症:以黏膜增厚为主,无深层改变。
【特别提示】
(1)腺样体自幼年起逐渐增大,10岁以后开始萎缩。
(2)若腺样体因炎症刺激发生病理增生,称腺样体肥大。
二、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CT平扫见鼻咽顶部较大软组织肿块,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较清,肿瘤侵犯邻近结构,部分结构受压、移位,颅底骨质可见破坏
【影像表现】
(1)平扫为鼻咽顶部软组织肿块,等密度,边界清楚,充满鼻咽腔,并经后鼻孔长入充满同侧鼻腔。
(2)增强明显而且延时增强是特点,较小肿瘤强化均匀,较大者强化不均匀。
(3)肿瘤可侵犯邻近结构,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颅底骨质可见破坏。
【影像鉴别】
(1)鼻咽癌:好发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咽隐窝,弥漫浸润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为不规则状或虫蚀状;鼻咽纤维血管瘤血供极丰富,增强后强化极显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沿颅底孔隙生长,可呈哑铃状或多头状,颅底骨质受压改变,孔隙变大。
(2)鼻息肉:密度较低,无强化或黏膜线样强化。
(3)淋巴瘤:强化不如鼻咽纤维血管瘤明显,范围相对更广泛。若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瘤或多发淋巴结肿大更支持淋巴瘤诊断。
【特别提示】
(1)好发于10~25岁的男性青少年,瘤内血管丰富,易出血,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2)肿瘤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成,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
(3)本瘤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且范围较广泛,不易彻底切除,术后常易复发。
(4)反复大量出血为临床主要症状,若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可有鼻塞、耳鸣和听力下降;若侵及骨质,长入邻近结构或压迫颅神经,可产生相应症状。
三、鼻咽癌
鼻咽腔变形、不对称,左侧咽隐窝消失,鼻咽顶侧壁增厚,可见软组织块影,相应区域黏膜区明显强化(长箭所示),左侧咽旁间隙变窄,颈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短箭所示)
【影像表现】
(1)局部软组织肿块:好发于咽隐窝及顶后壁,较小时仅表现为一侧咽隐窝表浅、消失,黏膜增厚,表现凹凸不平。形成肿块,肿块常突入鼻咽腔,致其不对称、狭窄或闭塞。平扫肿块为等密度,增强后轻、中等强化。
(2)深部浸润:向深部侵犯翼内外肌致咽旁间隙变窄或消失;向后外蔓延至颈动脉鞘;向前扩展可填塞后鼻孔、鼻腔,侵犯上颌窦;向上可累及斜坡、蝶窦及筛窦等。
(3)鼻窦、乳突炎症:窦腔黏膜增厚或积液,CT呈低或等密度。
(4)颅底骨质破坏:常见破裂孔、蝶骨大翼、蝶骨体、枕骨斜坡等骨质吸收破坏,破坏区边界不清,正常骨质被肿瘤组织取代。
(5)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窦、桥小脑角及颞叶等。冠状面最易显示肿瘤自鼻咽部向颅内侵犯情况,增强后颅内病灶明显强化。
(6)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为颈深上淋巴结群和咽后外侧淋巴结等,类圆形,CT等密度,中央坏死更低密度,增强后可区分强化的血管和无强化的淋巴结。
【影像鉴别】
(1)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临床易有出血症状,腔内生长为主,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
(2)鼻咽部腺样体肥大:见于儿童,不伴有周围侵犯及破坏征像。
(3)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有结核症状,增强扫描出现环形强化。
(4)鼻咽部炎症:以黏膜增厚为主,无深层改变。
【特别提示】
(1)鼻咽癌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40~60岁好发,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好发于鼻咽的顶壁和侧壁,发病因素与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因素、环境致癌因素等密切相关。
(3)生长方式特点:上行性,侵犯颅底及颅神经,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下行性,多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上下行性,为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发生。
(4)临床表现:鼻出血或血性鼻涕,头疼及颅神经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四、下咽癌
右侧梨状窝变形、狭窄,壁不规则增厚,可见结节状肿块,增强CT有不均匀强化(长箭所示);右侧咽旁间隙变窄,模糊,左侧颈动脉鞘间隙见肿大淋巴结(短箭所示)
【影像表现】
(1)按原发部位分为:梨状窝癌、环后区癌(环状软骨后癌)、咽后壁癌。以梨状窝癌最常见。
(2)梨状窝癌的影像学表现:梨状窝变形、狭窄,壁不规则增厚,有结节状肿块,CT平扫密度稍高;增强CT有明显强化;肿瘤增大可侵犯周围组织。
【特别提示】
下咽癌也称喉咽癌,是指原发于喉外的喉咽部恶性肿瘤。
五、咽腔淋巴瘤
咽淋巴环弥漫性增厚,呈软组织密度,均匀强化,颈部并见增大淋巴结
【影像表现】
(1)多表现为咽淋巴环增厚,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较均匀中度强化,坏死少。
(2)肿块范围可以较大,跨中心,也可双侧受累。
(3)可伴有颈部及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
【影像鉴别】
咽腔癌:多起源于黏膜层,病变小可见黏膜异常强化;病变较大可坏死,容易有骨质等邻近结构破坏。
【特别提示】
(1)青壮年多见,侵犯范围广泛。
(2)密度均匀,坏死少;鲜有颅底骨质破坏。